tDCS:一种潜在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式
2024-11-16 精神医学新观点 精神医学新观点
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是无创大脑刺激形式,介绍其机制。家庭 tDCS 治疗抑郁症临床实验显示主动组效果优于假治疗组,但研究有持续时间短、参与者异质性等局限。
什么是tDCS?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大脑刺激形式,通过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施加微弱(0.5-2 mA的范围内)直流电流导致神经元的去极化和超极化进行调节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和皮质兴奋性。tDCS可以诱导神经可塑性改变,包括由谷氨酸能和GABA能神经递质传递的变化所介导的长期增强(LTP)和长期抑制(LTD)样效应。与经颅磁刺激(TMS)等其他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相比,tDCS在成本效益、便携性和副作用较低方面具有优势。
在头皮上施加电流的治疗方式可以追溯到1804年,Aldini报告了将电流施加到头皮上可以改善抑郁症。这给应用tDCS治疗抑郁症提供了基础。
tDCS的作用机制?
1) 调节神经元静息膜电位: tDCS 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施加微弱的直流电流(通常为 0.5-2 mA),可使神经元静息膜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从而导致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或减少;
2) 诱导神经可塑性: tDCS可以诱导神经可塑性改变,包括由谷氨酸能和GABA能神经递质传递的变化所介导的长期增强(LTP)和长期抑制(LTD)样效应。这些神经可塑性变化被认为是 tDCS 治疗效果的基础;
3) 调节大脑连接性: tDCS 已被证明不仅可改变刺激部位的神经反应,也可改变功能相连的脑区,如前额叶-杏仁核连接的变化;
tDCS治疗方式
最新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关于应用家庭tDC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验文章结果表明,家庭tDCS在治疗抑郁症有显著疗效。
研究对象:
1. 共有173名主要抑郁障碍(MDD)患者参与,平均年龄为37.63岁(标准差=11.00),其中145人(83.3%)为白种人;
2.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主动tDCS治疗组(87人)或假tDCS治疗组(87人);
3. 所有参与者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MDD的诊断标准,经过结构化临床访谈评估,并且抑郁程度至少达到中度以上,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至少为16分;
4. 参与者中有32.8%未接受任何治疗,62.6%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14.9%正在接受心理治疗,10.3%正在服药并接受心理治疗。
试验方案:
参与者在前3周中每周接受5次30分钟的主动tDCS(2 mA)或假tDCS(0 mA)治疗,前3周后改为每周3次,共10周。主要结局指标是在10周治疗结束时,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评分的显著改善。
实验结果:
1. 通过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测量得出,与假tDCS治疗组相比,主动tDCS治疗组在抑郁症状方面的改善更显著,主动tDCS组HDRS评分下降9.41分,而假tDCS治疗组下降7.14分(95%CI = 0.51–4.01, P = 0.012)。
2. 主动tDCS治疗组的临床反应率(58.3%)显著高于假治疗组(37.8%, P = 0.017)。主动治疗组的缓解率(44.9%)也显著高于假治疗组(21.8%, P = 0.004)。
3. 使用蒙哥马利-奥斯博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和MADRS自评量表(MADRS-s)得到的结果也类似,主动tDCS组在抑郁症状、临床反应和缓解率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假治疗组。
抑郁严重程度评分随时间的变化图
实验结论:
该研究发现,为期10周的基于家庭的tDCS治疗并远程监督是高度有效、可接受和安全的,主动治疗组和假治疗组之间的中止率没有差异。
研究的局限性:
1. 研究持续时间仅为10W,无法预测及捕捉tDCS长期治疗的结果;
2. 研究参与者包含了多种MDD患者,参与者的异质性可能影响了整体治疗反应,并可能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广泛应用;
3. 此研究依赖远程监督和监测tDCS的使用,可能存在患者依从性差带来的实验结果偏差;
4. 远程监督与监测与临床环境下的面对面支持和监测存在一定差异,对研究结果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Woodham R, Rimmer RM, Mutz J, Fu CHY. Int Rev Psychiatry. 2021 May;33(3):250-265.
2. Woodham RD, Selvaraj S, Lajmi N, et al. Nat Med. 2024 Oct 21.
3. Borrione L, Cavendish BA, Aparicio LVM, et al. JAMA Psychiatry. 2024 Apr 1;81(4):329-337.
4. Ghazi-Noori AR, Woodham RD, Rezaei H, et al. Int J Bipolar Disord. 2024 Aug 20;12(1):30.
5. Jog MA, Anderson C, Kubicki A, et al. Sci Rep. 2023 Feb 17;13(1):2841.
作者:精神医学新观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抑郁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