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效疟疾疫苗将大规模测试 可在实验室中提供100%防护

2019-04-19 赵熙熙 中国科学报

一种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的疟疾疫苗将首次在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从而研究其在真实条件下的有效性。

一种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的疟疾疫苗将首次在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从而研究其在真实条件下的有效性。

这项试验将于2020年初在赤道几内亚海岸外的比奥科岛实施,将有2100名年龄在2至50岁之间的受试者参与该试验。领导这项研究的疟疾研究人员Steve Hoffman表示,这项试验的目的是提供监管机构批准该疫苗所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Hoffman同时还是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Sanari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开发了这种疫苗。赤道几内亚政府和私营能源公司正在赞助这项试验。

在实验室研究中,这种名为PfSPZ的疫苗已被证明是迄今开发的最有效的疟疾疫苗,能够为健康的志愿者提供完全的保护。

PfSPZ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激发对恶性疟原虫的一种免疫反应。恶性疟原虫是由孢子体(SPZ)构成的,后者是疟原虫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受感染的蚊子在叮咬时会将其注入人体。Sanaria公司从养殖的蚊子中分离并纯化了数十亿个孢子体。

该疫苗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整个寄生虫作为其有效成分;而大多数候选疟疾疫苗只包括少量的基因工程寄生虫蛋白。整个寄生虫疫苗中丰富的蛋白质解释了为什么它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免疫反应。

然而为了有效性,必须通过静脉注射PfSPZ疫苗。这对大规模疫苗接种行动提出了挑战,因为这是一个比通常用于其他疫苗的过程更加复杂的程序——其他疫苗注射往往需要穿透皮肤或肌肉,或采用口服的方式。但是Hoffman认为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即将在比奥科岛上进行的试验是对疟疾流行地区疫苗有效性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比奥科岛目前人口约28万。

华盛顿州西雅图儿童医院研究疟疾的免疫学家Stefan Kappe说,PfSPZ疫苗在真实场景中的疗效将不可避免地低于实验室水平,因为已经患过疟疾的人可能具有较弱的免疫反应。他补充说,疟疾寄生虫的本地菌株也将不同于疫苗研究中使用的菌株。

然而Kappe指出,即使是一种相当有效的疫苗也可能产生巨大影响。15年来,通过在室内喷洒杀虫剂和使用含有化学物质的蚊帐等传统措施,比奥科岛的疟疾患病率已从45%下降到12.5%。但他表示,世界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完全消除疟疾是最困难的部分。这可能只有在疫苗的帮助下才能实现。

Kappe说:“这项试验将首次回答几个问题,包括一种疫苗能否完全消除这个岛屿环境中的疟疾。”

Hoffman说,如果试验取得成功,Sanaria公司打算在岛上再进行一次试验,并涉及大约1万人。他表示,这项研究将比较除了标准疟疾预防措施之外还接种了疫苗的社区与只使用标准疟疾预防措施的对照社区之间的疾病水平。

Hoffman预测,与即将到来的试验相比,疫苗的功效在后续的更大型试验中会更高,这是因为“群体免疫”——当人群中有足够高的百分比得到对某种疾病的防护时,这种疾病就很难传播给剩下的少数易感人群。

如果大规模试验获得成功,Sanaria公司及其合作伙伴打算向比奥科岛上所有人群推广这种疫苗,并评估其有效性。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疟疾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作者:赵熙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PfGARP有望成为疟疾治疗的新靶点

中心点:恶性疟原虫GARP(PfGARP)是一种分泌蛋白,能与人红细胞上的带3蛋白(人红细胞上最主要的蛋白)结合。在体外,PfGARP可诱导RBC聚集,或可作为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摘要:疟疾仍是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的全球性的威胁。恶性疟疾感染的红细胞所引发的微血管损伤是病程严重的标志,导致高死亡率,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儿童中。在本研究中,Haifa Almukadi等人采用噬菌体进行cD

NEJM:羟基脲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儿童镰状细胞贫血

研究认为,羟基脲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儿童镰状细胞贫血的治疗是可行的。

INFECT DIS P:在急性疟疾患儿中采用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一天后寄生虫减少率及其与寄生虫清除时间的关系

在急性恶性疟疾中,治疗两天后无性原虫减少率(PRRD2)已经作为评估快速清除寄生虫血症和青蒿素衍生物的有效性的标准。然而,目前尚缺乏对替代措施的评价;例如,治疗起始日(PRRD1)原虫减少率及其与寄生虫清除时间(PCT)或PRRD2的关系。本研究评估使用PRRD1作为抗疟药物反应性的评价标准。 使用青蒿琥酯-阿莫地喹(AA)、青蒿醚-卢梅凡汀(AL)或双氢青蒿素-哌喹(DHP)治疗急性疟疾患

疟疾抗癌被质疑“靠不靠谱”,研究团队:理解质疑但暂不回应

“疟原虫可以治疗癌症”在春节期间传得火热,也招致许多质疑之声。日前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微博撰文对陈小平研究的理论基础、临床数据以及生物学机制研究都提出了质疑。2月12日,记者联系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团队一名陈姓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拒绝了澎湃新闻约访陈小平的要求,“对于外界的质疑和其他的声音,我们都能够接受和理解,但是作为一个科研机构,我们希望把所有本职的工作做好

疟疾治癌症?钟南山:下结论太早 陈小平该项研究团队正在招募第二批患者参与临床实验

只需要打一针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血液,就可能治愈癌症?近日,中国科学家讲解疟原虫能消灭癌细胞的视频惊爆网络,并引发网友热议。

PNAS:发现DNA解旋酶PfRecQ1调控恶性疟原虫 抗原变异基因家族相互排斥性表达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课题组题为DNA helicase RecQ1 regulates mutually exclusive expression of virulence genes in Plasmodium falciparum via heterochromatin alteration 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