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身体活动的量化评估

2014-11-18 MedSci译 MedSci原创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加速度计量化评估以及描述缺血性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周之内的患者肢体运动的量与模式。研究方法:总共有100名患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被选中使用我们的急性卒中单元可穿戴Actical加速度计,固定于手腕、脚踝和臀部不超过7天。试验对象主要为症状出现72小时内的患者。利用加速度计的输出结果来测量患者的运动量(AC)。此外,应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对患者日常状况进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加速度计量化评估以及描述缺血性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周之内的患者肢体运动的量与模式。

研究方法:

总共有100名患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被选中使用我们的急性卒中单元可穿戴Actical加速度计,固定于手腕、脚踝和臀部不超过7天。试验对象主要为症状出现72小时内的患者。利用加速度计的输出结果来测量患者的运动量(AC)。此外,应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对患者日常状况进行检测。




研究结果:

经过观察,身体活动在清晨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在患卒中的患者中,总AC相对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减少71%。上肢轻瘫的患者比没有上肢轻瘫的患者AC下降80%。就腿部运动而言,轻瘫侧下降44%,而且还发现AC随时间变化总体处于增长趋势。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两点较为的明显变化,一是随着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的增加AC显著提高;二是随着年龄的增大AC呈下降态势。

研究结论:

这项研究证明对有急性缺血性卒中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用加速度计进行量化、连续地同时检测四肢和臀部的活动是可行的。此项研究给出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身体活动的定量证据。这种方法为未来临床介入理疗以及早期运动方案研究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非创伤性手段。




原始出处:


Strømmen AM1, Christensen T2, Jensen K2.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roke. 2014 Nov 4. pii: STROKEAHA.114.006496. [Epub ahead of print]

本文是MedSci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谢谢!

作者:MedSci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4-12-19 rosa00tong

    这项研究证明对有急性缺血性卒中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用加速度计进行量化、连续地同时检测四肢和臀部的活动是可行的

    0

相关资讯

JAMA:静脉溶栓治疗不增加华法林使用者脑出血风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6月26日发表的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在合用华法林的患者中,静脉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不会增加脑出血风险。[JAMA. 2012;307(24):2600-2608.]        这项研究由北卡罗莱纳州杜克临床研究所的Ying Xia

Arch Neurol:阿司匹林抵抗与梗死面积和严重程度相关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为常见,并与卒中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加相关。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11月19日的《神经病学文献》杂志[Arch Neurol 2012 Nov 19;:1-6]。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帕克维尔皇家墨尔本医院综合卒中治疗中心的Bernard Yan教授

Neurology:双臂血压差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关

两臂血压差(IAD)值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价值以及它与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尚不清楚。韩国CHA Bundang医学中心的Jinkwon Kim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4月16日的Neurology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两臂收缩压或舒张压差值≥10 mm Hg 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个强的独立预后标志。 该研究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研究人员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

Stroke:NEST-2研究,经颅激光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无益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经颅激光治疗(TL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似乎无益。论文于5月9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   此项研究(NEST-2)以发病后24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受试者,并随机给予TLT或假治疗。在第5天时分别有576和64例患者接受CT和MRI扫描。所有患者均伴有可疑皮质受累。通过总梗塞体积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估TLT

Stroke:卒中早期DWI病灶分布类型与再发病灶相关

卒中不同类型的弥散加权(DWI)病灶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RI上常见新发的弥散加权(DWI)病灶,这些病灶与卒中初始非单病灶型类型相关。先前的研究并没有详细分析这种相关性。来自德国的Tim Bastian Braemswig等学者们研究区分了单根血管供血区的多病灶型病变(分散病灶型)与超过2条血管支配区的多病灶病变(多区域病灶型),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6月13日的stroke杂志上,结

Stroke:六分钟核磁共振成像可用于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

背景及目的: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相比,仍需要进一步提高采集速度。方法:此项前瞻、单中心研究的入选标准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24h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3,无MRI禁忌症。回波平面成像(EPI)结合平行采集技术用于3T磁共振(MR)扫描以加速收集速度。2位神经系放射专家独立分析图像。结果:62位患者符合入选标准,22位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