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组蛋白单点突变可导致罕见儿童癌症

2016-05-16 佚名 生物谷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一种组蛋白编码基因发生缺陷与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来自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Peter W. Lewis表示,大多数癌症的发生需要多个突变的共同作用,而他们发现的这个基因突变本身就足以导致形成肿瘤。组蛋白除了用于形成核小体,帮助进行基因组的压缩包装,还在基因的激活和沉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一些儿科肿瘤中包含高频的组蛋白H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一种组蛋白编码基因发生缺陷与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来自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Peter W. Lewis表示,大多数癌症的发生需要多个突变的共同作用,而他们发现的这个基因突变本身就足以导致形成肿瘤。

组蛋白除了用于形成核小体,帮助进行基因组的压缩包装,还在基因的激活和沉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一些儿科肿瘤中包含高频的组蛋白H3错义突变,但是其中的致癌机制仍然没有得到研究。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突变具有非比寻常的强大致癌能力。Lewis这样说道:“我们每个人都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分别得到15个组蛋白基因拷贝,但谁也没想到组蛋白上发生的单个突变就足以导致癌症。”

在之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发生突变能够抑制一种叫做PRC2的酶,这种酶本身能够抑制基因表达。但是如果PRC2被组蛋白突变抑制,就失去了抑制基因表达的功能,从而导致基因异常表达。

这项最新的Science研究聚焦在组蛋白H3发生的K36M突变,该突变能够阻断干细胞向软骨,骨和脂肪方向的分化。当研究人员将这种突变插入到小鼠体内,会形成小儿肉瘤(结缔组织发生的癌症),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由于K36突变引起干细胞发育暂停所导致。

他们还对人类未分化肉瘤组织进行筛选,结果发现20%的样本中存在相同的K36突变。这表明在小鼠模型上观察到的现象也存在于人类。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单个组蛋白基因突变会足以引起癌症发生,而其他在成年人肿瘤中出现的组蛋白基因突变在儿科癌症中都未出现。研究人员表示对特定癌症类型的深入了解能够帮助进行药物检测和筛选。鉴于组蛋白参与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这项研究不仅对癌症研究有帮助,还对深入理解人类发育过程有重要启示。
 
原始出处:

Chao Lu.Histone H3K36 mutations promote sarcomagenesis through altered histone methylation landscape.Science 13 May 2016:Vol.352, Issue 6287, pp. 844-849.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6-09-30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拜读,好文

    0

  2. 2016-05-18 jichang
  3. 2016-05-18 xqptu
  4. 2016-05-18 syscxl

相关资讯

科学家发现组蛋白修饰对衰老调控机制

     (文图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提供,图片创意:韩敬东)   近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敬东实验室的组蛋白修饰对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该杂志同期以preview的形式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文章的实验证据表明,重新建立表观遗传状态为延缓衰老甚至逆转衰老提供了可能性,

死亡肾细胞释放组蛋白加重肾损伤

       在肾脏损伤过程中,死亡的肾细胞释放细胞内的分子,刺激免疫细胞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引发白细胞招募和肾脏炎症。组蛋白是否从死亡的细胞释放以及它在肾病所引起的炎性反应中的意义是未知的。   近期一项研究发现,组蛋白由死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空间,并直接与Toll样受体(TLR)-2(TLR2)和TLR-4样受体诱导MyD88的相互作用,并直接介导下游的NF-κB,和MAPK信号

Cell Stem Cell:组蛋白变异体能将诱导iPS细胞效率提升20倍

研究特色两个组蛋白变异体TH2A 和TH2B在卵细胞中高表达TH2A/TH2B在卵细胞中活化受精后的父系基因组TH2A/TH2B增强OSKM介导的重编程,并在X染色体上富集TH2A/TH2B依赖的iPSC产生,能够被Xist突变所增强Oct3/4, Sox2, Klf4, c-Myc (OSKM)四因子诱导体细胞向iPSC转化,这是经典的iPSC诱导方法。体细胞核移植也经常被用于重编程。因此,

Nat Commun:上海生科院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小鼠神经诱导中的作用

4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istone deacetylation promotes mouse neural induction by restricting Nodal-dependent mesendoderm fate。该工作成功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小鼠神经

Nat Med:研究发现儿童致命脑肿瘤的新疗法

通过收集美国和欧洲儿童的大脑肿瘤的样本,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药物panobinostat和类似的基因调节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弥漫性内在脑桥的神经胶质瘤(DIPG),后者是儿科癌症中具有侵袭性和致命性的肿瘤。该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以及超过25个非营利基金会资助,致力于寻找治疗儿童脑癌的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治疗这种令人心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