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阐述中国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感染现状

2016-11-18 黄辛 杨静 中国科学报

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蔡泳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首次阐述了中国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风险及高危行为,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艾滋病协会杂志》。 跨性别人群通常是指那些不认为自己的性别与他们出生时基于生殖器官而被决定的性别表现一致的人。研究表明,男变女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已经成为了HIV感染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而且,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主要是性工作者)的

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蔡泳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首次阐述了中国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风险及高危行为,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艾滋病协会杂志》。

跨性别人群通常是指那些不认为自己的性别与他们出生时基于生殖器官而被决定的性别表现一致的人。研究表明,男变女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已经成为了HIV感染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而且,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主要是性工作者)的HIV感染率高达27.3%。

此次研究首次前沿性地关注了中国跨性别人群,通过对220名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开展深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人群HIV的感染率超过16%,数据远高于目前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8%~9%的HIV感染率。26.8%的被调查者承认在过去一个月发生过无保护措施的男男商业性行为,且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有在其他城市从事商业性行为的经历,人群的流动性较大。

研究提出在中国男男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背景下,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感染率更高、传播风险更大,由此建议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和措施,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蔡泳表示,将在上海、北京和沈阳三地进一步开展研究,通过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建模,为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的高危行为干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黄辛 杨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一篇论文,还了这个男性的清白

导语:本周《自然》在线发表的研究1970s and 'Patient 0' HIV-1 genomes illuminate early HIV/AIDS history in North America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加勒比地区“空降”纽约市,导致了艾滋病在北美的流行。这项研究结合了历史和基因组分析,还给了被误认为是“零号病人”的男性清白。1983年纽约街头的

医生感染传染病后 说还是不说?

在艾滋病被发现的头几年,科学家和医生都不知道这种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面对许多患者不断死亡而束手无策,社会普遍对艾滋病产生了惧怕心理。人们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非常消极,如果有人被发现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阳性,其他人害怕与其接触,见面绕道而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甚至他们的家人、朋友都遭受明显的歧视,承受羞辱,不但在日常生活方面,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尽管如此,艾滋病感染者依

Nature:新研究为艾滋病“零号病人”洗刷罪名

Gaétan Dugas 图片来源:Rand Gaynor 1982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社会学家William Darrow与同事从佐治亚州来到加利福尼亚州,旨在调查卡波西肉瘤(一种皮肤癌)在男同性恋者中的激增情况。Darrow当时怀疑,这种皮肤癌——后来证实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一种并发症——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但苦于没有证据。然而就在4月的一天,Da

中美两国科学家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艾滋病疫苗

该研发合作项目将依靠Scripps研究所设计的全新gp140三聚体和自组装纳米颗粒,联合使用依生生物开发的Toll样受体3 (TLR3)激动剂佐剂技术(简称“皮卡”),有望研制出更有效安全的抵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疫苗产品。

NEJM:注射抗体取缔服用药物?免疫疗法有望“控制”HIV

导语:近期,《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发表一篇文章揭示了免疫治疗在艾滋病领域的最新突破。来自于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阿拉巴马大学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们发现,注射一种广泛性中和抗体(bNAb),能够有效抑制病毒,且适度延迟HIV潜伏病毒“反弹”的时间。近期,《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