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出便携式埃博拉病毒检测“实验室”

2016-02-14 红枫 中国科学报

把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监测系统装进行李箱实现实时监测并不是梦。英国伯明翰大学Nicholas Loman团队开发了一个基因组监测系统,可以用标准的航空行李运送到疾病检测现场,并在样本收集24小时内得出检测结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介绍了在西非几内亚最近的埃博拉疫情中,成功使用该系统进行的实时监测。 西非埃博拉病毒新玛可拉(Makona)毒株已导致超过11000人死亡,该病毒平均每个基

把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监测系统装进行李箱实现实时监测并不是梦。英国伯明翰大学Nicholas Loman团队开发了一个基因组监测系统,可以用标准的航空行李运送到疾病检测现场,并在样本收集24小时内得出检测结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介绍了在西非几内亚最近的埃博拉疫情中,成功使用该系统进行的实时监测。

西非埃博拉病毒新玛可拉(Makona)毒株已导致超过11000人死亡,该病毒平均每个基因组中有16~27个遗传变异。基因组测序可以用来追踪这种变化,且日益受到医护工作者的欢迎,因为只要测序结果分析得足够快,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信息并采取病毒控制措施。然而,由于当地缺少测序能力,且远距离运输样本测序有难度,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采取基因组监控十分零散。

Loman团队开发的基因组监测系统使用一个重量不足100克的DNA测序装置,既可以用标准航空行李运送,也可以插入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研究团队使用该系统测序并且分析了2015年3~10月收集的142例埃博拉病毒样本,并可在24小时内得到分析结果,测序过程需要的时间尚不到1小时。研究者认为,这显示出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进行实时基因组监控是可行的。

作者:红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青蒿琥酯-阿莫地喹联合治疗可能降低埃博拉病毒感染死亡风险

在西非,对于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EVD)患者都应推荐进行抗疟治疗。佛牙埃博拉病毒感染治疗中心,蒿甲醚–本芴醇(抗疟治疗的一线药物组合)的供应在2014年8月已消耗完12天。这段时间内,患者接受青蒿琥酯-阿莫地喹联合治疗;阿莫地喹是一种体外抗埃博拉病毒活性的药物。使用替换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出现其他明显的变化。

NEJM: 恢复期血浆真的能有效对抗埃博拉病毒吗?

在一些非洲国家最近爆发埃博拉病毒(EVD)后,WHO推荐优先使用来源于已治愈患者的恢复期血浆来治疗。研究人员评估了恢复期血浆在几内亚治疗EV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Cell:高福院士揭示埃博拉病毒入侵的新机制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级(Biosafety Level 4)烈性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至今,埃博拉病毒已经在非洲肆虐了近40年;2014年3月开始,一场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为中心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疫情迅速在整个西非蔓延开来,共导致了28000多人感染,死亡人数接近11000人。 2016年1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埃博拉疫苗有望在两年内投放市场

据外媒报道,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今天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同意向美国制药业巨头默克(Merck & Co)捐款500万美金,支持该公司尽快将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投放于市场。这一协议也要求默克公司的埃博拉疫苗在2017年年底获得监管机构批准, 同时该公司需要在今年五月底之前生产至少30万剂量的疫苗,用于临床试验及紧急情况。不过Gavi表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使用的临床实验性疫苗需

世卫:埃博拉疫情催生七大教训

病毒传播已被切断,但全世界从中学到了什么? 世卫:埃博拉疫情催生七大教训 在几内亚塔纳,靴子在由医务人员建立的营地中被挂起来晾干。图片来源:Samuel Aranda/Panos 在1.1万余人死亡后,公共卫生官员于1月14日宣布,埃博拉在西非的传播已经停止,至少目前是这样。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日前表示,自去年12月起,利比里亚再没出现新发病例。由于塞拉

勿忘埃博拉的前车之鉴:应对寨卡热需及时发挥科研的作用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高峰才过去没多久,美洲流行的寨卡热就可能“接棒”成为新一轮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一些专家表示,针对这场潜在疫情的措施应该有别于抗击埃博拉,目前首要任务,还是要尽快开展相关科研寻求解决途径。 鉴于此前的大规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目前全球很多国家都对寨卡热高度警惕,并投入资源共同化解这场潜在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出警告,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区预计会感染多达400万人,其中多数感染者可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