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从DNA到疾病,科学家发现了罕见脑部疾病的突变机制

2016-09-10 佚名 生物探索

DNA

正常野生型小鼠神经元(左)比GPT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右)突触更多在少数情况下,新生儿会出现一种尚未被命名的神经紊乱,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提到:来自巴基斯坦和阿曼的两个家庭中的兄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过,经过美国布朗大学Warren Alpert医学院的Eric Morrow博士等研究人员的努力,他们不但确定了与这种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还在小鼠模型上复现了这

正常野生型小鼠神经元(左)比GPT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右)突触更多

在少数情况下,新生儿会出现一种尚未被命名的神经紊乱,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提到:来自巴基斯坦和阿曼的两个家庭中的兄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不过,经过美国布朗大学Warren Alpert医学院的Eric Morrow博士等研究人员的努力,他们不但确定了与这种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还在小鼠模型上复现了这种突变,并初步了解了这种突变如何导致疾病;这为医学和科学带来了新的机会。

Eric Morrow博士表示,很明显这是由于GPT2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除了与发育障碍的诊断及其潜在的治疗方式有关,这项发现还为理解大脑发育和大脑功能提供了新的视野.

Morrow博士补充道,这篇论文阐述了关于基础神经发育的新发现。GPT2基因在细胞核中被表达,但是它生成的酶对于线粒体的代谢通路非常重要。突变的结果会导致正在发育的大脑失去生物合成能力,还会导致防止退化的代谢物缺乏。GPT2的第一个字母G,代表谷氨酸,这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找到与大脑疾病相关的谷氨酸代谢酶是理解神经递质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被调节的一个方法。

一种未被命名的大脑紊乱(An unnamed disorder)

该研究团队在5年前开始了这项研究,研究对象是巴基斯坦和阿曼苏丹国(Oman)的一些孩子。这些孩子出现了低于正常水平的产后大脑发育、智力缺陷以及逐渐严重的运动神经问题,他们通常在3岁可以走路,然而在之后会由于腿部的运动控制障碍而失去走路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痉挛性痳痹症状,通常被认为与神经变性原因有关。

研究团队追踪到了16号染色体的突变并通过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他们可以发现GPT2上的两个突变。

Morrow表示,在这期间,一些其他的研究团队也将GPT2突变与神经疾病联系起来。这些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个基因与神经疾病相关。

线粒体机制建模(Modeling a mitochondrial mechanism)

随着基因突变的鉴定,Morrow和他的合作者进一步了解基因突变如何引起疾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模型,然后将基因突变引入到人类和小鼠细胞中。就像带有GPT2突变的儿童一样,正在发育的小鼠也表现出神经和大脑发育缓慢。

在这些实验室模型中,研究人员能够详细研究不同的生化细节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在人类细胞中,他们观察到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并确定了这种蛋白质位于线粒体内。生物工程改造的GPT2酶缺陷的小鼠表现出了异常的大脑代谢:其中一些异常破坏了TCA循环(三羧酸循环),该循环对于生成能量和细胞组件非常重要。

虽然这些代谢通路已经在快速分裂的细胞中(比如癌症细胞)很好地研究过了,但是关于在儿童早期促进扩展和连接的神经元区别还没有被彻底地研究。

Morrow与德州大学西南医疗中心的癌症代谢专家Ralph DeBerardinis以及MIT的Shawn Davidson和David Housman共同合作,开发了一种与GPT2和大脑相关的实验。当他们对发育中的小鼠的神经元进行观察时,他们发现GPT2突变的小鼠形成了更少的突触。

研究人员还对基因突变小鼠大脑中的代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在GPT2突变小鼠的大脑中发现了与氨基酸代谢、TCA循环、保护神经元健康的通路等相关的异常代谢水平。这些神经保护代谢物的缺乏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疾病导致退化过程。

未来希望(Future hope)

Morrow的团队正在提出新的假设,并使用他们所开发的小鼠模型进行测试。他们不但在努力寻求改善和深化代谢通路如何影响大脑疾病和功能的研究,还希望对一些潜在的方法进行测试,以挽救发育和阻止疾病进程。

Morrow相信,如果可以及早确认孩子是否患有这种基因疾病,将会有相应的干涉方法阻止这种疾病的进程。

此外,研究人员们还将对这些线粒体代谢通路如何在大脑发育起作用以及如何使大脑保持健康做进一步研究。

据悉,参与这项研究的其他人员还有MIT的David Housman、波士顿儿童医院的Ganeshwaran Mochida和Tojo Nakayama,布朗大学的Qing Ouyang和Ozan Baytas。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mmunity:DNA损伤修复酶调节炎症小体激活机制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激酶是一类关键的DNA双链损伤修复机制的组成元件。在人体中,ATM的缺失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ataxia telangiectasia,AT),这一疾病容易恶化导致出现神经退化、癌症病发、早衰、放射敏感以及代谢与免疫紊乱等症状。AT患者临床上会出现炎症反应。最近研究表明ATM的缺失引起的DNA的损伤能够导致DNA向胞浆中泄露

Nature子刊:为何是DNA而不是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项新的研究可能解释了为何DNA而不是它古老的表亲---R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储藏室。DNA双螺旋是容错性较大的分子,能够自我扭曲成不同的形状来消减遗传密码的基础构造元件---碱基A、G、C和T----所遭受的化学损伤。与此相反的是,当RNA以双螺旋形式存在时,它是非常刚硬和不易弯曲的,不能够容纳受损的碱基,因而它完全断裂了。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8月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Str

宝宝的宝宝是不是宝宝的?来学学亲子鉴定怎么做

小编前天刚刚睡醒看手机,噼里啪啦的都是宝宝(王宝强)凌晨发文,公开声明和他老婆离婚的消息。原因竟然还是狗血的女方出轨经纪人。 不过这都是人家的事情,小编看过也就是一阵唏嘘,然而……短短半天的时间,竟然还有好事者爆出来了宝宝去做亲子鉴定了。当然很快就被各种例证否定了,真是啪啪打脸啊。但是小编不得不说,亲子鉴定这个还是很专业的,小编要是告诉你是滴血认亲的,想必各位看官也不会相信是不是。&

PNAS:改写教科书!DNA也会天然地发出荧光!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捕获到DNA做一种之前从未观察到的事情:它发出荧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8月15日那期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uperresolution intrinsic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chromatin utilizing native, unmodified nucleic acids for contrast”

Sci Rep:机体的DNA决定你爱不爱喝咖啡?

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能够抑制咖啡消耗的特殊基因,文章中,研究者发现,携带PDSS2基因突变(DNA突变)的个体往往更易于摄入较少的咖啡,这项研究发现,PDSS2基因能够降低细胞破碎咖啡因的能力,从而使得咖啡因在机体中长时间停留,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或许并不需要过多地摄入咖啡也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咖啡因。 这项研究还补充了此前的研究

Cell Syst:基因数据噪音或可保护患者隐私

大型基因组数据库对于科学家寻找同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对于贡献了DNA的人来说,这会带来隐私风险。一项2013年的研究显示,黑客能利用网络上公开可用的信息,从被匿名的基因组数据中辨别出人们的身份。 为解决这些担忧,一个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Bonnie Berger和Sean Simmons研发的系统利用了被称为差分隐私的方法。它通过向用户查询结果中添加少量噪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