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执业安全指南 1.1版(2016.5)

2016-05-07 MedSci MedSci原创

注:本指南是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中国医生逃生指南江湖实操版》修改升级而来,为了防止版本混淆,因此特别增加了修改时间。网友总结出中国医生逃生指南实操版,为广大医生朋友提供一点实战经验,以备不时之需。1.1版本在此前基础上,略有修订。指导总原则:走!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所谓跑出去就有希望,活下去就是胜利!高危人群:1.精神病患者(不解释)。2.慢性疾病患者,尤其耳鼻喉等科室。3.病重患者家属,通过殴打医生

注:本指南是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中国医生逃生指南江湖实操版》修改升级而来,为了防止版本混淆,因此特别增加了修改时间。

网友总结出中国医生逃生指南实操版,为广大医生朋友提供一点实战经验,以备不时之需。1.1版本在此前基础上,略有修订。

指导总原则:

走!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所谓跑出去就有希望,活下去就是胜利!


禁忌总原则:

1 切忌争吵
2 切忌动手,哪怕1.8大个,也要以跑为先

高危人群:

1.精神病患者(不解释)。

2.慢性疾病患者,尤其耳鼻喉等科室。

3.病重患者家属,通过殴打医生表现自己的孝顺。

4.对医生有不满情绪患者及家属。

5.醉汉,尤其善于打砸。

6.吸毒者,威胁医生索取杜冷丁。

7.地痞混混。

8.容易激动的儿科患者家属。

9.患者自称是多年前看过病,现在身患绝症,要求赔偿或讨说法。

10.微笑、积极面对来势很大的患者和家属群体,如果是初治的,热情接待,不要怠慢,但一切按规定程序进行;如果有印象是过往的患者,要微笑询问,并及时观察方位,以寻求脱身的可能。

对话策略:

统一回复口径:情况复杂,不一定能保证治好,但是一定尽最大努力为您治疗。第一时间告知安保人员,诊疗时必须保证房间内有2名以上男性医护人员在场,以便控制局势。

对话原则:微笑应对,并缓和局势

对话禁忌:对骂或吵架

预案:

如果通过简短对话,无法划解的,切莫硬撑,找个理由脱身(如,对不起,我先上个洗手间再来之类,但态度要好,语气缓和)

脱身后第一时间打110,让警察处理。

面对威胁:

有时医闹不是一天两天,如果患者屡次过来,并不断威胁,应该及时报警,并向上级领导请假或休假避之,不要轻视,尤其是患者情绪一天比一天更激动的情况,逃避是上上策。

防身装备:

1.门诊或病房医生办公室等处,都应该有一本硬皮书(300页以上,但在500页以下)以上,以容易拿,以应对威胁,第一时护住要害部位。必要时,投掷书本,以掩护撤退。在病房时,病例夹是很好的防卫工具,不可忽视。

2.必要的防身训练。虽然工作繁忙,但是日常常规锻炼和必要的防身训练,是需要的。可以上网搜索相关技巧,哪怕比划几下,也比不训练强。通过一段时间训练,一方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反应速度,在危急时,快1秒钟,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3.门诊或病房办公室,配备轻便,易拿起的座椅。随时可以拿椅腿护身,效果很好,不管是椅腿和椅背,都有足够距离。在中国南方有一种拳术——板凳拳,当年就是习武之人防身之用。这种方案比其它一些辣椒喷雾剂更实用。

4.辣椒喷雾剂: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该物品体积小,重量轻,方便随身携带遇有危险马上喷射,绝对不会伤及生命。很多医生都是一辈子没有打过架的人(尤其女生),一瓶辣椒喷雾剂直喷对方眼睛,足够为您赢得宝贵的逃跑时间。

5.橄榄球头盔:据不完全统计医闹的主要攻击目标在于头部,而唯有橄榄球头盔质地坚硬可以360度全面无死角保护医生头部安全。如果骑电动车的,可以在桌椅侧放头盔

6.防刺背心:只有冬天,或有可能情况下使用。

7.防刺手套:对于外科医生而言,一双灵巧的手就是饭碗,为防止在混乱打斗中导致手部伤害所以防刺手套必须人手一副。

8.轻便跑鞋:甭管有事没事,见状不妙马上撒腿就跑……万一真没事你就再回来,全当锻炼身体了。

9.确认自己的血型并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方便紧急抢救使用。

10.口袋中随身携带紧急报警装置,遇有危险马上通知全体医院人员前来支援,保卫人员也可以及时锁定目标并报警。(另外,微信也是一个很好的预警平台。)

11.手表,戒指、项链就尽量不要带了。眼镜随时摘下防止造成伤害,脱掉白大褂混入人群这是基本常识。

场地逃生锦囊:

走廊

1.走在楼道中必须有同事陪伴。

2.偶尔转头扫视背后有无自己面熟但却形迹可疑的患者。

3.应在楼道安装高清监控器,保留资料。

4.留意走廊中身边的办公室门是否打开,遇有危险立刻闯入任一房间迅速关闭房门。

5.全院人员必须熟悉医院的逃生通道。

办公室:

1.房间内应安装监控器,记录诊疗过程。

2.办公室中医生必须面向门口坐立,桌下有辣椒喷雾剂。

3.在办公桌旁边(患者坐位)至少有一张方便移动的椅子(有椅背)

4.办公桌下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办公室内避免出现尖锐物品,防止袭击者顺手夺取,情急之下医生可以使用病历夹椅子进行防卫。

5.办公室内设置大型储物柜,危机时刻可以随时推到,抵住房门防止惨遭群殴。

6.若不幸被围困可以马上求饶,缓和矛盾!记住,医生只是医生,不要冒充革命烈士。

7.一楼人员应在窗外放置桌子以便及时跳窗逃生。

8.二楼人员跳应在窗外设置应急缓冲装置(升降绳),方便及时跳窗逃生。

上下班路上:

1.万一不幸出现纠纷则尽量选择高峰时段人多拥挤处上下班。

2.尽量改变日常出行线路,不要给对方下手机会。

3.尽量避免一人独处,最好有同事朋友陪同。

4.尽量避免前往偏僻地方,停车场,夜间小路等没有监控设备的地方。

5.及时更换手机号码,避免骚扰。

6.避免将老人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可能会有人登门道歉。

几大禁忌:

1.不要大意:生命只有一次,谨慎对待。

2.不要争辩:遇到情况马上撒腿就跑,一般人面对突然袭击会立刻陷入慌乱,回神之后本能的想要争辩,理论。然而就是这惊愕的几秒钟很可能遭受更加致命的袭击,努力培养见状不妙马上就跑的求生意识,在对方发动第二次袭击前立刻拔腿而逃,同时大声呼救报警。

3.拒绝私了:要让坏人知道疼。

发生之后:

1.立即前往监控室保留监控录像,这是证据。

2.保护现场并进行拍照。

3.及时报警。

4.及时救治伤员。

5.验伤并出具验伤报告。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医生网红」排行榜 女超人于莺无争议领跑

陷入“越战”的新医改,终于在这两年迎来了最大的爆点。如果说医生集团是医改的助推器,那医生就是每一个助推器上的独立发动机,而医生的“品牌”就是决定发动机马力大小的氮气。不同的马力爆发力将决定你是被安在法拉利还是QQ上,同时,也将决定你的价值。 有些医界智者早早的就为自己充满了氮气,不敢说他们都具有“网红”的前瞻性,起码勇气与智慧还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细数目前医界最“红”的几位大咖,看

中大博士后:医生为什么稀里糊涂变成“奸商”形象了?

某个高峰论坛的主办方问我一个问题:“在中国做医生,你觉得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提起痛点的问题,首先会让人想到疼痛。人对疼痛的感知有两类,一类是皮肉痛,一类是心痛。这两类疼痛会在一个特殊的场合被医生们深深感知,那就是医生挨打的时候。此时两种疼痛欢聚一堂,让每个医生都痛得不要不要的。 医生挨打早不是什么新鲜事,用最时髦的话来说叫做新常态,这种常态中的痛是刻骨铭心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医生挨打的太多理

上海六院的帅哥医生火了!女粉丝集体崴脚,评论区笑得我要骨折了!

最近,很多女网友纷纷被一个人圈了粉! 甚至愿意为了他崴腿、骨折! 这个人不是什么明星,而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 事情是这样滴: 前几天网友们在番茄台的一档真人秀节目里,发现了一个颜值超高的医生,他就是——六院骨科的王驭恺医生! 有人说他简直就是电视剧《欢乐颂》里虚构的男神医生赵启平的真人版! 欢迎大家戳视频感受一下!↓↓↓(歪怀记得连起来!) 有种在看美剧的

为什么有的民营医院花了大价钱,但就是留不住好医生?

现在,各种风险资本投资民营医院跃跃欲试。等砸了好几亿银子搞建筑、搞装修才回过味儿来:哎?医院跟做超市不一样啊!原来觉得,有房子有设备,用高薪把人挖过来干活就行了。可实际运营起来,不是这么回事儿。 之前,大家可能只注意到民营医院人才先天不足的事实,好比重点学校把尖子生都挑走了,其他学校要想让自己的学生都考北大清华显然不可能。一个曾经在民营医院当过高管、后来又回公立医院的老师总结这个现象:“总结

媒体人,请放下你恶意的偏见!男子出院后右肾"失踪"的真相!附院方声明!

今天,一条新闻再次引爆医疗界,同时以煽动性的标题再次引起不明真相群众对医务人员的谩骂,无辜医生再次被黑。 请看新闻原标题:宿州男子在徐州做胸腔手术出院第二天右肾“失踪”。 一看标题我就知道中安在线的记者的不良用心,这个标题是绝对的标题党,是故意混淆术后时间和出院事件的区别。手术事件是6月19日,而患者去山东省立医院检查是8月19日,同志们,这可是足足有2个月的时

79岁老人替医生说话:谁不服气,谁来干干!

导读:“你们实在太辛苦,又苦又累,国家应该提高你们的地位和待遇,谁不服气,谁来干干。” “抢救生命事业,但现在不够重视,你们工作我都看在眼里,你们实在太辛苦,又苦又累,国家应该提高你们的地位和待遇,谁不服气,谁来干干。” 这是一位79岁患者写的一段话,在入住重症监护室的二十多天里,他目睹了医生护士的辛苦和不易,替他们的生存状态感到不公。他提问医护“这世上从事哪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