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稼教授:可及性更高,西达本胺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2020-05-11 佚名 肿瘤资讯

2020年4月10日,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通过“云端”远程视频会议的全新方式重磅发布。在本次更新中,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

2020年4月10日,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通过“云端”远程视频会议的全新方式重磅发布。在本次更新中,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调控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中国原创新药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在TAM治疗失败以及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均获得Ⅰ级推荐(证据级别1A)。而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因此备受关注。

西达本胺入主HR+乳腺癌治疗阵营,为临床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在乳腺癌患者中,HR+晚期乳腺癌是目前治疗的最大群体。在既往的治疗策略中,多以内分泌治疗或化疗为主。虽说对于此类患者按照指南推荐内分泌治疗应优先考虑,但由于药物可及性等问题,目前临床上仍然以化疗为主。近年来,随着氟维司群、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等药物的上市,内分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疗效更好,毒性相对更轻,对于H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优先的策略也得以真正的体现。但由于某些药物未能进入医保,导致很多患者由于价格因素无法使用最新的内分泌+治疗。而随着中国原创药西达本胺的上市,药物可及性将会重新洗牌,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将极大的增加。

根据新版《指南》对HR+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更新:对于他莫昔芬治疗失败的患者,新增HDAC抑制剂联合AI的方案为Ⅰ级推荐,证据级别为1A;而针对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的患者,HDAC抑制剂联合AI方案同样新增为Ⅰ级推荐,证据级别同样为1A。在本次更新中,西达本胺在HR+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全面升级,这主要是基于ACE研究的结果。ACE研究为HR+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优化治疗添加了新的里程碑式证据,更为TAM治疗以及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后的患者的临床选择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西达本胺在国内的获批上市,相信更多HR+晚期乳腺癌患者能够从表观遗传调控治疗方案中获益。

ACE研究证实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对内分泌耐药的显着疗效

内分泌治疗作为HR+阳性乳腺癌常规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在乳腺癌全程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针对HR+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国内外各大指南均推荐内分泌治疗作为优选治疗方案,然而内分泌耐药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既往研究提示,表观遗传学改变与乳腺癌的疾病进展及内分泌耐药有关,而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能够很好的逆转肿瘤的表观遗传状态异常。因此,HDAC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西达本胺是我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T细胞淋巴瘤的一个非常好的药物,而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新药,在国内国际亦属首创。由江泽飞教授领导的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治疗HR+晚期乳腺癌的ACE临床研究结果在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进行了口头报道,并于2019年在《柳叶刀·肿瘤》(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发表,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轰动,西达本胺也因此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治疗HR+/HER2-内分泌治疗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成为内分泌治疗患者的重要选择。

可及性更高、选择余地更大,期待西达本胺早日进入医保

关于西达本胺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用药经验和毒副反应的观察处理及预估可从既往的淋巴瘤用药中汲取,而从ACE研究中也可观察到西达本胺的毒副反应是可控的,安全性较好。

由于西达本胺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在国际上尚属首创,因而缺少同类药物的使用经验。在临床上也确实看到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如血液学不良反应等。因而对于西达本胺合适人群的选择及不良反应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表观遗传调控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起效,因此不能让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处理不当而造成过早停药,最终没能从西达本胺的治疗中获益。

作为一类新药,西达本胺作用机制较为广泛,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探索与关注。相信随着乳腺癌适应证的获批,同时HR+乳腺癌患者使用西达本胺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可接受程度也会更好,最终造福更多乳腺癌患者。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抗PVRIG抗体COM701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Compugen制药公司今日宣布,将在2020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提交的数据表明,在I期研究中,实验性抗PVRIG抗体COM701表现出高疾病控制率。

Lancet Oncol:放疗是否会影响导管原位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侵袭性乳腺癌治疗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已被证实,但乳腺导管原位癌治疗对HRQOL影响的证据缺乏。BIG 3-07/TROG 07 .01 是一项国际随机对照3期研究,拟评估瘤床增量和不

乳腺癌规范化治疗更上一层楼!李俊杰教授详细解读乳腺癌新辅助诊疗新标准

对于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而言,既往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新辅助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需要较为复杂的治疗决策和较高的执行能力。具体由谁来做、如何做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AACR 2020:Durvalumab+奥拉帕利+紫杉醇用于高危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创新高

高危HER2阴性乳癌的新辅助治疗疗效一直有待临床提升,此前PDL1单抗durva+奥拉帕尼在BRCA突变HER2阴性乳癌中,疾病控制率80%。这项研究名为MEDIOLA的II期临床试验,探索了PD-L

Lancet:早期乳腺癌术后1周26Gy放疗方案效果评估

对于早期乳腺癌术后接受局部辅助放疗患者,采用1周以上,5次,总计26Gy的放疗方案对疾病的控制效果与传统的3周以上,15次,总计40Gy放疗方案相当

NAT MED:抗氧化关键蛋白促进休眠肿瘤细胞的复发 

休眠的肿瘤细胞在治疗后的存活和复发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有的研究显示,这些细胞的代谢特性可能与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不同。

拓展阅读

造福70%患者,破解治疗耐药难题!“最常见”乳腺癌新突破 | ASCO 2024速递

postMONARCH 研究显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 CDK4/6 抑制剂治疗失败后,使用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可显著延长 PFS,且安全性良好。该方案或可改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

JAMA Oncol | 年轻乳腺癌患者二次原发性乳腺癌的风险研究

该研究通过对1297名40岁及以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了二次原发性乳腺癌的风险,遗传变异携带者在首次诊断后10年内发生二次原发性乳腺癌的风险较低,而遗传变异携带者的风险较高。

JAMA Network Open | 前瞻性队列研究:在韩国绝经前期女性中,较高的体脂率、体质指数、腰围、脂肪质量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

该研究旨在评估BMI、腰围等指标及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的体脂率、肌肉质量等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韩国绝经前期女性中,较高的体脂率、体质指数、腰围、脂肪质量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

石晶教授:分子检测全病程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必要时应再次评估!

本期的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晶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做了简要解答。

85岁父亲罹患前列腺癌检出BRCA2胚系变异,50岁女儿后续检出相同变异并确诊乳腺癌

本文介绍了一例患有晚期PCa的男性患者,在 85 岁就诊时处于疾病晚期,携带潜在的BRCA2突变。

首例:男性罹患乳腺多形性/实性小叶癌,NGS检测发现PALB2 c.1240C>T胚系突变

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且有趣的侵袭性多形性/实性小叶癌病例,该病例携带PALB2基因致病性变异,并且有乳腺癌家族史,但没有其它明确与此类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本文还回顾了现有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