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时代到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5-05-08 佚名 生物谷

肿瘤是一种失控性细胞增殖类疾病,原因复杂,受累于多重遗传、表观遗传、细胞及组织水平上的异常。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水平上的高度多变性,从转录物到蛋白等多个生物层面的极度异质性及对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是肿瘤成为诊治最为乏术的疑难重症的根本原因。新一代测序技术、新的分子标志物、新的影像学工具、新型分子诊断方法等转化医学的新发展与新应用,为肿瘤的研究和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代表,最近在癌

肿瘤是一种失控性细胞增殖类疾病,原因复杂,受累于多重遗传、表观遗传、细胞及组织水平上的异常。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水平上的高度多变性,从转录物到蛋白等多个生物层面的极度异质性及对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是肿瘤成为诊治最为乏术的疑难重症的根本原因。新一代测序技术、新的分子标志物、新的影像学工具、新型分子诊断方法等转化医学的新发展与新应用,为肿瘤的研究和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代表,最近在癌症研究和治疗方面有非常新颖的突破。

新一届的肿瘤与免疫治疗研讨会将在往届的讨论基础上,增加肿瘤免疫治疗、深度测序、非编码RNA与肿瘤发生、肿瘤干细胞与靶向治疗策略、肿瘤细胞自噬、肿瘤临床多中心与多学科协作研究等内容。我们真诚地邀请活跃在肿瘤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和临床工作者与会,见证肿瘤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突破性理论和技术上的进展,共商开展国际水平的肿瘤转化医学研究的大计。

小编整理了出席本次论坛的部分嘉宾演讲摘要,供大家提前学习研究:

PD-1/PD-Ls分子信号与肿瘤免疫逃逸程晓东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Science期刊在2013年12月19日,评选出癌症免疫疗法为2013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中国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明确将PD-1、PD-L1及CTLA-4列为重要靶点。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免疫共刺激分子PD-1/PD-Ls作为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PD-1/PD-Ls与肿瘤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主要包括其分子功能、表达水平高低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等,尤其是对以PD-1/PD-Ls为靶点的临床肿瘤治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实验室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该文对PD-1及其配体PD-Ls的发现、表达、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等国际研究前沿,以及本实验室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予以重点介绍,并进一步对其转化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报告。

Modulating Autophagy as a Novel Strategy in Cancer Therapy

程 岩

中南大学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的降解过程。自噬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既是细胞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也可在细胞遭受各种细胞外或细胞内刺激时作为应激反应而被激活,对细胞的损伤起到一种保护作用。自噬功能的异常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恶性肿瘤是最早被发现的与自噬作用有关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在控制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及决定肿瘤细胞对抗癌治疗的反应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靶向自噬作为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日渐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抑制自噬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或化疗的敏感性,增加细胞死亡,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我们通过一系列研究证明,真核细胞延长因子-2激酶(eukaryote elongation factor-2 kinase,eEF-2K)是一个重要的自噬调节因子,其在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靶向eEF-2K抑制自噬能够明显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研究成果为开发以自噬为靶点的肿瘤治疗新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Pak4 as a novel target fo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陈 宁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

Pak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are important signaling proteins implicated in many cellular functions such as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cytoskeleton organization. As one of the Pak family member, Pak4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any cancer cell lines and human tumors including breast cancer, however it reveals normally low expression in mammary gland. In our study, we used immortalized mous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iMMECs) as a model system to study the role in Pak4 in mammary tumorigenesis. The iMMEC model is an excellent model system for studying breast cancer, as iMMECs can grow in three-dimensional (3D)-epithelial cell culture, in which they form acinar structures that recapitulate in vivo mammary morphogenesis. We found that the overexpression of Pak4 in iMMECs leads to changes in 3D acinar architecture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decreased central acinar cell death, abrogation of lumen formation, cell polarity alterations and deregulation of acinar size and cell number. Moreover, iMMECs overexpressing Pak4 form

P16 Methylation Is A Driver for Cancer Development

邓大君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Background: Silencing of P16 through methylation and locus deletion is the most frequent early events in carcinogene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spectively and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 if P16 methylation is a predictor for cancer development.

Methods: Patients (N=181) with mild or moderate 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 (OED)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P16 methylation was analyzed using MethyLight and bisulfite-DHPLC/-sequencing. Progression of OEDs was monitored during a 3yr followup period. A DNA methyltransferase was constructed using a P16 promoter-specific engineered zinc finger protein fused with the catalytic domain of DNMT3A, and used to study roles of P16-specific methylation in cancer development.

Results: P16 methylation-informative cases (n = 152) were enrolled in the prospective cohorts with an ultimate compliance of 96.7%. OED-deriv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were observed in 21 patients (14.3%) during the followup (median, 41.0 months). The OED to cancer progression rate from the P16 methylation-positiv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compared to P16 methylation-negative patients [27.1% vs. 8.1%; adjusted odds ratio = 4.6; P = .006]. Using P16 methylation-positive criteria as a biomarker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cancer development from OEDs showed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62% and 76%, respectively. Experimentally, the engineered methyltransferase induced P16-specific methylation and transcription inactivation in tumor cell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were obviously enhanced in cell lines following P16-specific methyl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Conclusions: P16 methylation is a useful driver biomarker for determining the malignant potential of OED early i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肿瘤微颗粒:通往肿瘤治疗之路

黄 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找毒副作用小、杀伤效果强的化疗药物,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微颗粒(Microparticles, MPs)" 作为一种介导细胞和细胞间信息物质交流的载体,是由细胞膜包裹胞浆内容物以出芽的方式释放的,直径在100-1000纳米。考虑到微颗粒与人工纳米颗粒在大小、结构和载体功能上的相似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全天然的载药体系,即采用肿瘤细胞本身来源的微颗粒作为载体将化疗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肿瘤细胞,从而克服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损伤所造成的毒副作用,建立了一套基于肿瘤细胞微颗粒包裹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此研究已进入肿瘤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试验阶段,且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载药微颗粒逆转肿瘤干细胞耐药的相关研究。除此之外,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携带的肿瘤抗原使其能够被DCs摄取并使DCs完全活化成熟,介导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使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疫苗用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从中枢耐受对T细胞免疫应答影响角度探讨肿瘤免疫治疗和治疗性疫苗研发的新策略

冷启彬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免疫耐受是癌症病人免疫应答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T细胞免疫耐受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两种。中枢耐受是指具有高亲和力的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异性识别抗原而被阴性选择机制清除、进而导致的免疫耐受。胚胎期及新生儿时期,正处于发育中的胸腺接触外来或者机体自身抗原往往会导致T细胞对该抗原的中枢耐受。通过中枢耐受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是机体预防自身免疫病的一种重要机制,但也是机体对同样作为自身组分的肿瘤细胞免疫应答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及幼年期感染乙型肝炎等病毒容易导致慢性感染的可能原因之一。因此,阐明中枢耐受对T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可能为自身免疫病、癌症和慢性感染疾病的治疗和疫苗开发提供新的策略。

我们已经建立了中枢耐受条件下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杀伤性(CD8+)T细胞识别并应答肿瘤抗原(自身抗原)的反应机制。我们发现,受中枢耐受的影响天然肿瘤抗原作为自身抗原基本上不能诱导抗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而只有修饰过的、具有中等亲和力的肿瘤突变抗原能够诱导强的针对天然肿瘤抗原的T细胞免疫反应。我们的研究还表明,识别天然肿瘤抗原的T细胞只占突变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库中比例非常低。而且,即便是免疫原性最好的突变抗原所诱导的抗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也不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其原因除了突变抗原诱导的抗肿瘤特异性T细胞比例低,更重要的是突变抗原诱导的抗肿瘤特异性T细胞对天然肿瘤抗原的亲和力相较于没有中枢耐受情况下天然抗原反应性T细胞的亲和力低近500倍。因此,肿瘤抗原反应性T细胞与天然肿瘤抗原间的低亲和力及低交叉反应性是导致肿瘤治疗性疫苗有效性差的根本原因。上述研究结果也说明,由于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与不受中枢耐受机制影响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截然不同,激活T细胞的免疫策略也应该不同。据此,我们也探索出了一种可以同时提高肿瘤特异性T细胞功能性亲和力和多功能性的新方法。该研究结果的文章和相关专利分别正在准备投稿和申请中。

靶向肿瘤基质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

秦志海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机体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些细胞在遗传物质DNA水平上发生突变,使其摆脱正常监控,无限制生长,发展成为肿瘤。然而肿瘤并不是"一群"基因突变细胞的"简单堆叠"。除了癌细胞以外,还包含有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和周细胞等,以及非细胞性基质蛋白成分。这些独特的肿瘤相关细胞和基质成分一起构成了肿瘤微环境。

免疫系统对于突变的肿瘤细胞很可能具有识别、监视和清除的作用。基于肿瘤免疫学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发展出诸多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疗法,如肿瘤疫苗和T细胞过继转移治疗等。然而由于肿瘤微环境处中存在着免疫负调控细胞分子网络,严重影响着肿瘤免疫治疗效果。靶向肿瘤微环境,一方面可以促进传统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甚至可以直接诱导肿瘤的消退,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那么,肿瘤微环境如何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否存在潜在的增强免疫疗效的细胞和分子靶点?我们的研究发现,IFN-?介导的肿瘤组织坏死是主要的肿瘤免疫效应机制,这一点依赖于免疫细胞来源的IFN-?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产生VEGF的抑制;TAF不仅调节肿瘤内的血液供应,而且影响肿瘤中的基质组成,招募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大量聚积与其TNF-R2信号激活相关。在报告中我将重点介绍我们对不同类型TAM功能的认识,它们在肿瘤生长和化疗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诱导其分化,改善肿瘤微环境的一些新尝试。

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其诊治价值研究

田亚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生物体内长度约22个左右核苷酸的小RNA,相关研究显示其广泛存在于多种体液中,为此我们探索利用患者外周血筛选发现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及潜在肿瘤防控靶点。通过筛选发现一组与肝脏疾病、肝癌发生发展相关miRNAs,其中miR-885-5p 经验证具有较好辅助诊断价值。进一步生物学研究发现:1、miR-885-5p 的表达与肝癌病人的预后呈正相关; 2、在肝癌细胞系中,miR-885-5p 在转移能力高的细胞系中低表达,在没有转移能力的细胞系中高表达;3、过表达miR-885-5p 可以在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系HCCLM3 和SK-Hep-1 的迁移和浸润;沉默miR-885-5p 后可以促进HepG2 细胞的增殖;4、过表达miR-885-5p 可以在体内抑制肝癌的转移,并与小鼠的生存期呈正相关,瘤内注射miR-885-5p 的类似物发现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且促进其坏死;5、miR-885-5p 直接结合β-catenin 和TCF4 的3' UTR 区,抑制其表达;进一步抑制了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活性以及下游蛋白的表达。

微环境在肿瘤发展、治疗中的作用

王建华

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

趋化因子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成分,它是由不同类型细胞分泌的能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低分子量的前炎症性细胞因子,它能与细胞表面相对应的受体,一类含有七个跨膜区的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并介导多种病理生理反应。 我们的研究提示多种肿瘤细胞都表达有广泛的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它们组成趋化因子轴或相应的网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分子为控制靶点, 通过激活或拮抗趋化因子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来控制趋化因子系统的功能, 有望成为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的治疗手段。

目前大量研究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肿瘤细胞的自身,在此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组成的肿瘤生态系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微环境系统中,肿瘤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被激活或活化成癌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我们结果提示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应考虑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个系统性疾病,这些结果提供了抑制肿瘤发展、转移的潜在性治疗靶点。

炎症微环境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复杂作用

卫立辛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炎症微环境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土壤。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炎症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炎症微环境不仅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并且对正常细胞也有影响,这提示了炎症微环境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双重作用。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利用DEN 诱导的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分别针对炎症微环境中的不同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在诱癌早期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干预可以抑制肿瘤发生,而在肿瘤形成期进行干预可以促进肿瘤发生。在诱癌早期和晚期用自噬抑制剂进行干预也分别具有促癌和抑癌的双向作用。另外,在肝癌发生过程中,不同程度阻断TNF-α,对肝癌的发生也有不同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炎症微环境在肝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相反的作用(抑癌或促癌)。虽然针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极富挑战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也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希望,更为认识肝癌发生机制及寻找以干预炎症微环境为治疗靶标的策略带来了新的曙光。

癌症与NK细胞

朱诗国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室

NK细胞在机体抗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在达尔文选择压力作用下, NK细胞逐渐失去了对癌细胞生长的监控。因此,重建NK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杀伤已成为当前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热点。过继NK细胞转移近年来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能力,且不会诱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是一种极具希望的癌症治疗新方法;但是NK细胞免疫治疗仍面临居多限制:如NK细胞数目偏少,难以满足巨大的临床需要;癌细胞能够逃避NK细胞免疫监视等等。针对这些难题,各国科学家采取了多种策略:如应用KIR受体-配体错配移植,KIR单抗特异阻断,CAR修饰,与放疗相结合等等。我们在先前的研究中建立了一种高效的NK细胞扩增体系,能够首先在数目上保证NK细胞的临床供给,进一步临床研究表明本方法扩增的NK细胞抗肿瘤效应明显;同时我们发现STAT3激活能够提高NK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通过高通量筛选,我们还发现了多种提高N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时代到来的机遇与挑战

张鸿声

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转化中心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在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体类药物、自体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等治疗性肿瘤疫苗也在近来的肿瘤治疗临床试验上取得了显着的疗效。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需要在加强有效性的基础上,减少毒副作用,同时增加这一治疗的多样性,才会对癌症治疗这一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挑战的疾病产生真正的影响。本演讲将通过介绍这一领域临床试验的已有成果和现存问题,探讨在我国进行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本演讲将进一步介绍如何在我国进行CA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准备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认识到科研创新、临床合作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我们相信,二十一世纪将是细胞免疫治疗能够走向肿瘤治疗中心舞台的时代。

2015肿瘤与免疫治疗研讨会官网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5-08-06 hlycom3356

    期待有更多研究

    0

  2. 2015-07-25 byzh1990

    很有用

    0

相关资讯

NEJM:副肿瘤性神经性肌强直

一名70岁患有冠心病史和慢阻肺病史、40年吸烟史的男性患者,近两月来出现了严重的肌肉抽搐和痉挛、出汗多和体重减轻了10kg。 经体格检查发现,他的肌纤维和肌束出现不自觉的震颤(请在NEJM网页中观看视频)。在睡眠的状态下,肌纤维仍持续不断地震颤,偶有加重的现象。但没有出现肌无力、僵硬、萎缩或震颤后肌肉延迟性松弛的现象。肌电图检查看到神经性肌强直和肌纤维震颤有特异性放电的特征。

Clin Cancer Res:notch2/notch3抗体(tarextumab)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目的:Notch信号通路在干细胞生物学和癌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信号通路的异常调节在几个类型的人类肿瘤中已被报道。在这个报告中,我们描述抗体OMP-59R5(tarextumab)的开发,其抑制Notch2和Notch3信号通路。实验设计:我们利用患者的异种移植肿瘤评估OMP-59R5的抗肿瘤效果。免疫组织化学,RNA微阵列、实时PCR和体内连续移植试验用来研究作用机制和药效读数。结果:我们发现抗-

田亚平:新的肿瘤血液生物标志——microRNA

在生物谷举办的2014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上,来着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田亚平教授分享了新的肿瘤血液生物标志:microRNA。 田教授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田教授在会议上分享了血液生物标志的相关研究,同时该演讲视频已上传至行云学院供交流学习。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生物体内长度约22个左右核苷酸的小RNA,相关研究显示其广

Nature :同种异体IgG联合DC能强烈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

对器官移植稍有了解的人肯定会知道一个叫做"免疫排斥"的现象。它是指供体的器官在移植给受体之后会受到受体本身的免疫细胞的攻击,从而无法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其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统天生对"异源"的物质具有识别与攻击的特性,而且在正常状态下这一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在临床上,医生们经常会建议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选择器官来源时要以配型相同为标准,而且在移植手术之后也需要注射免疫活性抑制剂来降低器官被攻

Cell Reports:IFN-beta:早衰恶魔or抗肿瘤先锋?

长久以来,我们认为机体的衰老与DNA的损伤存在紧密的联系。老年人体内会出现大量的DNA突变事件,同时很多老龄化的症状开始显现。根据小鼠模型,老年小鼠的DNA损伤能够引起基因组的不稳定,影响干细胞的再生能力,从而导致组织的老化与异常。 虽然DNA损伤与细胞老化的联系长久以来深入人心,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尽管之前有很多研究集中在DNA损伤事件发生后引起的旁分泌效应(paracrine acti

Watson走进14家肿瘤中心,助力医生确定更佳治疗方案

IBM的Watson部门日前宣布,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14家肿瘤中心将部署沃森(Watson)计算机系统,根据患者的肿瘤基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预示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快速渗入医疗领域。 卢卡斯·沃特曼(Lukas Wartman)医生刚刚加入到利用基因学对抗癌症的大军中。沃特曼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癌症基因学副主任,之前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当所有治疗方案都尝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