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 Radiol :玩转DTI之DTI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性和其与电生理参数的相关性

2017-07-24 shaosai MedSci原创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以周围神经近端慢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DP),是CADP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病程,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本研究目的旨在评估DTI在诊断CIDP的准确率和其与电生理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及探究径向扩散(RD)和轴位扩散(AD)作为脱髓鞘和轴索病变的生物学标志的价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以周围神经近端慢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DP),是CADP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病程,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本研究目的旨在评估DTI在诊断CIDP的准确率和其与电生理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及探究径向扩散(RD)和轴位扩散(AD)作为脱髓鞘和轴索病变的生物学标志的价值。

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18例CIPD患者和1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并在3.0T磁共振扫描仪上对上下肢周围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和胫神经)行单次激发DTI扫描。经人工分割和后处理后得到的神经部分各项异性(FA)、平均弥散系数(MD)、RD和AD在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诊断准确率是通过ROC曲线评估的,CUT-OFF值是通过Youden 指数进行计算的。所有患者进行了电生理学检查,并将电生理学参数和DTI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由Pearson 和Spearman系数表示。

本研究结果为,与对照组(0.52 +/- 0.04)相比,病例组神经FA值(0.42 +/- 0.08)减低(P < 0.001)。FA值的减低是由于RD值的升高引起的(P = 0.02)。而在两组中,AD值并无差异。在所有的DTI参数中,由ROC面积(0.90)得出FA值具有最好的诊断准确率。所有神经的FA值的CUT-OFF值为0.4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3、0.94。

FA值和RD值与电生理学提示脱髓鞘参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AD值与轴索损伤并无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DTI可作为诊断CIDP的定量生物学标志,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FA值和RD值可作为髓鞘完整性的参数,而AD并不能反映CIDP的轴索损伤。

原始出处:

Kronlage, Moritz , Pitarokoili, Kalliopi ,Schwarz, Daniel,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orrelation With Electrophysiology.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 2017.DOI:10.1097/RLI.0000000000000394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urology:DTI可用于早期诊断卒中后视觉障碍

目的:研究者调查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白质完整性指数是否可用为卒中后视觉系统逆行跨突触变性(RTD)的早期标志物。方法:研究者进行一项前瞻性纵向分析,12例突触后视觉通路的脑卒中患者,12脑卒中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DTI生物标记指标的健康敏感性。研究者比较组间的差异(1)视神经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不对称),(2)视力障碍视野的检测,及(3)FA不对称和视野的评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

Neurosurgery:扩散张量成像: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生物标志物?

背景:需要一个能够更好地描述创伤性脑损伤(TBI)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进程,且作为临床研究的早期指标的生物标志物。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BI中研究较多,但是在aSAH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全脑DTI成像作为TBI和aSAH的生物标志物及早期指标的可行性。方法: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 = 20)或aSAH(N = 23)纳入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综合监测研究中,22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