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HBsAg转阳」一例HBV复活案例

2017-10-02 故都的秋 检验视界网

某日,在审核报告时发现一个患者的HBV-M检查结果与历史结果不一致。

案例:

某日,在审核报告时发现一个患者的HBV-M检查结果与历史结果不一致。

该患者,男性,45岁,肿瘤科二病区住院患者。8月28日住院后首次检查HBV-M结果如下:



9月4日检查HBV-M结果如下:



前后结果比较显示,该患者一周前后的HBV-M结果出现明显不同,初次检查结果常见于HBV既往感染,而一周后的检查结果则提示为现症感染。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对这类结果都是要二次复检,以确保检测结果无误,然后要详细了解患者情况、与临床沟通后确保无误才能发出。经过复检,证实9月4日的样本HBsAg为阳性,复检采用雅培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原装试剂,复检结果为HBsAg 0.25IU/ml。经临床沟通,确证9月4日的该样本来自患者本人,并告知临床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样复检HBsAg(定量),次日检查结果为HBsAg 0.27IU/ml。9月4日HBV-M检查结果证实无误,后审核发出。

这一案例,引发了同事们和同学们的兴趣和激烈讨论。那么其背后究竟隐藏者什么原因呢?

案例分析:

1 首先,患者来自肿瘤科病区。查阅病历显示,该患者为外院新近确诊鼻咽癌收住入院治疗。患者否认有肝炎、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

入院肝功能检测结果正常。由此可知该患者属于免疫虚损病例,免疫虚损是指一些疾病导致免疫细胞损害及其功能低下的状态,常见的免疫虚损病主要是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器官移植、终末期肝病或肾病等。

2 其次,该患者首次检查结果表现为抗HBc阳性和抗HBe阳性。这一结果即通常所说的单一抗HBc阳性。所谓单一抗HBc阳性是指HBsAg阴性、抗HBs阴性、抗HBc阳性。单一抗HBc阳性存在多种可能:(1)急性HBV感染早期;(2)S基因突变的HBsAg阴性HBV感染;(3)隐匿性HBV感染;(4)HBV既往感染;(5)抗HBc假阳性。该患者同时抗HBe阳性且HBeAg阴性,则可以排除急性HBV感染早期(HBeAg应答已经产生即抗HBe阳性)、可以排除S基因突变的HBsAg阴性HBV感染(HBeAg阴性)、可以排除抗HBc假阳性(抗HBe阳性可以确证抗HBc阳性为真阳性)。因为缺乏HBV-DNA检测结果,是以该结果无法最终确认患者是隐匿性HBV感染或HBV既往感染。当然,在获取了9月4日的结果已经证实为HBV再激活后,是隐匿性HBV感染还是HBV既往感染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什么?

3 重要的是病例信息显示该患者入院后接收了放化疗治疗。对于免疫虚损病例,非活动行HBsAg携带者、隐匿性HBV感染者、HBV既往感染者均可能因为放化疗期间使用的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而诱发HBV再激活。 该患者9月4日结果即显示HBsAg低水平阳转,可以证实患者发生了乙肝病毒再激活。有研究显示,2例恶性肿瘤病例,化疗前HBsAg阴性/抗HBs阳性/HBeAg阴性/抗HBc阳性,经氟达拉滨化疗后,1例HBsAg阳转、1例HBeAg阳转而HBsAg仍阴性。2006年香港的一项研究显示,在HBsAg阴性的244例淋巴瘤病例中,经化疗后有8例(3.3%)HBV感染复活、HBsAg阳转。

总结该患者的HBV再激活机制大体就是:



4 鉴于该患者因为鼻咽癌入院接受放化疗治疗,但是患者只有HBV-M检测结果而缺失了HBVDNA结果,因此此次临床沟通对于临床医师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了一个认识:所有因其他各种疾病需要接收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起始治疗前都应该常规筛查HBsAg、抗HBc、HBV-DNA,并评估患者接收免疫抑制剂的风险;必要情况下请感染科医师会诊,考虑给予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预防性抗病毒以预防HBV再激活。

5 鉴于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ELISA检测抗HBc的低水平漏检,也建议对于免疫虚损病例应推荐采用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的化学发光法检测。

作者:故都的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8-09-06 klivis
  2. 2017-10-02 有备才能无患

    学习了

    0

  3. 2017-10-02 Antigen

    谢谢分享.很实用

    0

  4. 2017-10-02 lindsey3287

    牵一发而动全身

    0

相关资讯

经典病例:聊聊冷凝集

患者女,16岁。 半月前无诱因发热,体温高达40.2℃,伴有畏寒、寒战,有咳嗽,咳痰,咳白色痰,无胸痛、气促、气喘、呼吸困难,无盗汗等不适。外院诊断为“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贫血查因”,予退热、抗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治疗后症状未缓解,改抗生素(头孢呋辛1.5g bid+阿奇霉素0.5g qd d25-d27)治疗,期间患者反复高热,最高体温达42℃,咳嗽、咳痰症状加剧,遂改抗生素(万

焦虑引起心慌、乏力、出汗 后果很严重

老年女性,发病特点是由于焦虑引起的心慌、乏力、出汗。即刻心电图出现前壁、侧壁心肌缺血。1小时后心电图正常。此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无心前区疼痛,考虑是由紧张、焦虑所致。当在心理应激状态(如过度兴奋、紧张、焦虑、惊恐等),或寒冷刺激、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加上冠状动脉局部高敏性,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但要分析心肌缺血的原因。

病例:慢阻肺的长期管理

57岁男性患者曹某,1993年开始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黏痰。2008年出现在上楼爬坡时渐进性气促,平地行走、日常活动不受限。2011年开始因上诉症状加重在多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COPD 肺心病(失代偿期)II型呼吸衰竭”,每年住院3次~5次。因咳嗽咳痰、气促再发加重4天,咳黄黏痰,轻微活动即气促,2013年8月第一次在我科住院治疗。入院诊断:1、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 肺心病(失

上海报告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

9月26日,上海市报告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该病例为男性,35岁,曾有蚊虫叮咬史,因发热、皮疹、关节酸痛等症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目前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患者染病后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该病毒由伊蚊传播,不会发生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可经蚊卵传递给子代。目前,登革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该疾病防控的根本措施是防蚊、灭蚊。上海本市

病例分享:肺栓塞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如何进行抗栓治疗?

VTE 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血管疾病,尤其是PE,其90 天死亡率可高达17.4%。有效的抗栓治疗是防治血栓栓塞症致残、致死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在此基础上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会显着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可增加至34%,出血事件及出血致死高峰一般发生在VTE 后60 至90 天。

病例分享:淋巴结结核(CT、MRI表现)+鉴别诊断

结核(TB)通常局限于呼吸系统。然而,也可以累及其它器官,免疫缺陷人群更易患肺外结核。超过95%的儿童及超过40%的成人结核患者影像学可发现淋巴结肿大。婴儿常常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随年龄增加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