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急性肝衰竭的新诊断标准和预后评分!

2017-09-21 MedSci MedSci原创

目前,不考虑病因,而是基于肝硬化的急性肝衰竭(ACLF)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基于此,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GUT上的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ACLF(HBV-ACLF)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为这些患者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和预后评分。此项研究在中国13个肝脏中心中选取了132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或严重肝损伤急性失代偿性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于制定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准。此项研究结果显

目前,不考虑病因,而是基于肝硬化的急性肝衰竭(ACLF)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基于此,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GUT上的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ACLF(HBV-ACLF)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为这些患者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和预后评分。


此项研究在中国13个肝脏中心中选取了132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或严重肝损伤急性失代偿性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于制定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准。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慢性肝衰竭联合标准评估的患者中,除了肝硬化外,还有391例ACLF患者被确定为:92例非肝硬化HBV-ACLF,271例肝硬化HBV-ACLF,28例由非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ACLF(非HBV-ACLF)。

HBV-ACLF患者的短期死亡率(28/90天)明显高于非HBV-ACLF患者。总胆红素(TB)≥12mg/dL和国际标准化比例(INR)≥1.5可以作为HBV-ACLF的附加诊断指标,另有19.3%的HBV患者诊断为ACLF。基于研究发现和外部验证研究,短期死亡率的新预后评分(0.741×INR + 0.523×HBV-SOFA + 0.026×年龄+ 0.003×TB)优于其他五项评分。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肝硬化是否存在,CHB、TB≥12mg/dL和INR≥1.5的患者应被诊断为ACLF。新的标准诊断出的ACLF患者中,大约20%是由HBV引起,这也增加了此类患者及时治疗的机会。

原始出处:
Wu T, Li J, et al.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a prognostic score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Gut. 2017 Sep 19. pii: gutjnl-2017-314641. doi: 10.1136/gutjnl-2017-314641.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贾继东:提高乙肝防治水平 还需强化基层医生培训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国是肝炎大国,疾病负担较重,病毒性肝炎也一直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目前,我国大约有九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两千多万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在“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科普问诊直播中呼吁,提高我国乙肝防治水平,需要继续强化基层医生培训,改善医疗技术和规范医疗行为。政府应该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完善药品定

​王贵强:特殊人群的乙肝治疗策略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为了进一步推动乙肝的防治进展,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我们特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就特殊人群的乙肝治疗策略进行访谈,与读者分享。

Hepatology:肝细胞癌中的乙肝病毒的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然而,关于HBV在HCC组织中的复制情况目前仍知之甚少。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此项研究选择了99个HBsAg阳性的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或肝移植治疗达到病毒学抑制的HCC(T)和非肿瘤的肝脏(NT)样本,并分析了他们的病毒学和细胞学参数。研究者们检查了总HBV-DNA和RNA以及共价封闭的环状DNA(

远离肝癌,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该如何用?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已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同,其显着改善了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患者对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使用及认识上有一些误区,本文根据指南及文献,对一些患者的常见用药问题进行解惑。

Aliment Pharmacol Ther:CHB携带者:替诺福韦酯能显著降低血清脂蛋白水平

替诺福韦酯(TDF)和恩替卡韦(ETV)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一线治疗方法。研究显示,TDF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HIV+)个体具有降脂作用,但是其对CHB患者脂类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影响尚不清楚。2017年9月,发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替诺福韦酯能显著降低CHB携带者血清脂蛋白水平。

BMC子刊:荟萃分析-剖宫产可降低我国乙肝母婴传播风险

母婴传播(MTCT)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然而迄今为止,尚不清楚分娩方式是否会影响HBV的母婴传播。近日,我国学者发表的一篇荟萃分析显示:相比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可以降低我国的HBV母婴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