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心梗患者长期使用替卡格雷效果好坏参半

2015-05-07 MedSci MedSci原创

    超过1年的心肌梗死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潜在益处尚未建立。在这方面,我们研究替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既定功效的P2Y12受体拮抗剂。    我们随机分配,以双盲1:1:1的方式,21162例服用替卡格雷90毫克的剂量1至3年前每天两次有过心肌梗塞,替卡格雷为60毫克的剂量,每天两次,或安慰剂。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并

超过1年的心肌梗死后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潜在获益还不明确。本研究着重研究替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选择既往1-3年时有心梗病史的患者21162例,以1:1:1随机双盲分配,分为替卡格雷90毫克(每天2次),替卡格雷为60毫克,每天两次,或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主要疗效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心肌梗死溶栓(TIMI)大出血。

与安慰剂相比,两组替卡格雷都降低了主要疗效终点患者比例,接受替卡格雷90毫克(每天两次)组,3年时心血管事件为7.85%,接受60毫克替卡格雷(每日两次)的患者为7.77%,安慰剂组为9.04%(90毫克替卡格雷与安慰剂比较HR=0.85;95%Cl:0.75-0.96; P=0.008;60毫克替卡格雷的与安慰剂相比HR=0.84;95%Cl,0.74-0.95; P=0.004)。替卡格雷TIMI的主要出血率分别(90毫克2.60%与60毫克2.30%)比安慰剂(1.06%)要高(两组均P<0.001);三组颅内出血或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63%,0.71%和0.60%。

心肌梗死超过1年的患者,替卡格雷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的危险,但是增加了严重出血的风险。

原始出处:

Marc P. Bonaca, M.D., M.P.H., Deepak L. Bhatt, M.D., M.P.H., Marc Cohen, M.D., Philippe Gabriel Steg, M.D., Robert F. Storey, M.D., Eva C. Jensen, M.D., Ph.D., Giulia Magnani, M.D., Sameer Bansilal, M.D., M. Polly Fish, B.A., Kyungah Im, Ph.D., Olof Bengtsson, Ph.Lic., Ton Oude Ophuis, M.D., Ph.D., Andrzej Budaj, M.D., Ph.D., Pierre Theroux, M.D., Mikhail Ruda, M.D., Christian Hamm, M.D., Shinya Goto, M.D., Jindrich Spinar, M.D., José Carlos Nicolau, M.D., Ph.D., Robert G. Kiss, M.D., Ph.D., Sabina A. Murphy, M.P.H., Stephen D. Wiviott, M.D., Peter Held, M.D., Ph.D., Eugene Braunwald, M.D., and Marc S. Sabatine, M.D., M.P.H. for the PEGASUS-TIMI 54 Steering Committee and Investigators,Long-Term Use of Ticagrelor in Patients with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NEJM,2015.5.7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rc Cardiovasc Genet:首次心梗临床新生物标记物病例对照分析---特隆姆瑟研究(Tromsø Study)

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状况,10年风险评估(无论心血管死亡率还是事件发生率)。然而,传统风险因素并不能充分反映心血管风险,特别是在大多数人经历第一次心血管事件,少于2个传统危险因素,被认为是低风险的患者中。传统风险因素的利弊刺激着对更多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被用在提高目前心血管疾病风险模型,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传统预测模型,为更好的治疗

心梗送医死亡 医院判赔35万

认为儿子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被送医后,医院未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导致儿子入院9小时后死亡,于某夫妇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告上法庭,索赔127万余元。一审法院确定医院承担40%的责任并判决赔偿35万余元后,二人提出上诉。记者昨天获悉,北京市二中院终审维持原判。 家属认为延误救治 2013年7月,于某夫妇起诉至一审法院称,2013年4月18日7时许,其子出现前胸、后背及腹部疼痛的症状,后送

BMC Cardiovasc Disord:中国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时间10年缩短3天(China-PEACE研究)

Year-trend Whisker plot of length of stay据估算到2020年将会有1600万,2030年有2300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袭,那么到时候医院的床位够用吗? 近期阜外学者蒋立新等进行的China-PEACE研究的一项分析表明,2011年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时间为11天,较2001年缩短近3天,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 研究者认为,改善急性心

1例跌宕起伏的急性胸痛病例,心梗吗?

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疾病。调查发现,急性胸痛在门诊接诊的患者中占20%,在救护车接诊的患者中占69%,在急诊室接诊的患者中占45%。对于急性 胸痛首先应明确是否由潜在致死性疾病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夹层(AD)、急性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恰当诊断和处 理。若误诊或漏诊,会导致严重后果。 【病例简介】 [入院情况] 患者男性,49岁,

Circulation:ST段抬高心梗年轻病人中的性别差异

为了将健康的结果最大化,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早期再灌注治疗是很必须的。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许多研究已经记录了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的性别差异。女性患者更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遭遇拖延病人无法接受到合适的治疗。但是,这些拖延对于年轻女性(小于55岁)的程度和影响仍知之甚少,这部分是因为女性中这种疾病发病率较低以及研究的有限的代表性。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和类型的性

NEJM:CTA检查不能改善冠脉疾病(CAD)治疗效果

背景:很多病人发生冠心病(CAD)之前会出现先兆症状,尽管通过随机试验得出诊断的数据很少,但大家普遍通过使用诊断性操作判断评估患者病情。方式:我们随机选取10003位出现冠心病先兆症状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我们称之为实验组)或功能性测试(使用运动心电图、核压力测试、负荷超声心动图)(我们称之为对照组)进行试验。我们关注的主要指标是患者死亡率、心肌梗塞和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