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ls of Neurology:2000-2020 年中风复发和复发后死亡率趋势的性别差异

2024-05-2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中风复发率的下降表明中风二级预防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女性。

中风幸存者是复发性中风的高危人群,复发性中风往往比首次中风更严重、更致命。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和急性中风治疗的进步,中风幸存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平均寿命更长的女性。来自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确定 21 年间复发和复发后死亡率的性别特异性趋势。

本研究在2000 年至 2020 年期间,对得克萨斯州南部基于人群的 BASIC(科珀斯克里斯蒂脑梗死监测)项目中确定的首次发病缺血性卒中(IS)患者进行了复发卒中和全因死亡率随访,直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采用日历年与性别交互作用的多变量回归模型来估计复发和复发后死亡率的性别特异性趋势和性别差异。相关结果发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杂志上。

结果显示,在 6057 名 IS 患者(中位年龄 = 69 岁,49.8% 为女性)中,654 人(10.8%)在 5 年随访期间复发,399 人(47.7%)在复发后死亡。2000 年,女性的 5 年复发风险绝对值比男性高出 2.5%,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女性复发风险下降 7.6%(95% 置信区间 [CI] = -10.8%至 -4.5%)和男性复发风险下降 3.6%(95% 置信区间 = -6.5%至 -0.7%)的趋势,研究结束时女性复发风险比男性低 1.5%(95% 置信区间 = -0.3%至 3.6%)。就复发后死亡率而言,2000 年女性的风险比男性低 10.2%,但到研究期结束时,性别差异为 3.3%,这是因为在整个研究期间,女性的整体风险增幅大于男性。

这一下降表明,过去 20 年中,二级预防工作取得了成功;不过,下降幅度不大,表明进展缓慢,需要继续努力,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综上,中风复发率的下降表明中风二级预防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女性。然而,在研究期结束时,男女患者的复发后死亡率仍然很高,这强调了需要持续干预以改善复发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Sex Differences in Trends in Stroke Recurrence and Postrecurrence Mortality 2000–2020: Population-Based Brain Attack Surveillance in Corpus Christi Project. https://doi.org/10.1002/ana.2695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聚焦CT血管造影选择性显示卒中相关动脉的技术可行性

现阶段,深度学习彻底改变了图像后处理,并可用于许多医学图像执行任务。

SVN: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风风险的十年跟踪调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持续10年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仍增高,同时由于出血性中风的风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谨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协和医学杂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本文从CPSP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CPSP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Stroke:非心肌栓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出血转化——一项卒中磁共振成像分析研究

本研究结果提示非心肌栓塞性卒中患者中约有 28% 存在早期 HT,24% 存在可通过 MRI 检测到的晚期 HT。

STTT:中山大学附黄辉团队揭示血小板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C677T基因型对叶酸预防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调查血小板活化参数和MTHFR基因型是否共同影响叶酸治疗在首次预防卒中的疗效。数据来源于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试验。

拓展阅读

脑卒中二级预防新策略!炎症或为关键治疗靶点,有助于降低残余风险

炎症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脑小血管疾病(cSVD)和心房颤动(AF)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其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主要的残余风险,并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复发机制。

STTT:中山大学附黄辉团队揭示血小板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C677T基因型对叶酸预防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调查血小板活化参数和MTHFR基因型是否共同影响叶酸治疗在首次预防卒中的疗效。数据来源于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试验。

Stroke:非心肌栓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出血转化——一项卒中磁共振成像分析研究

本研究结果提示非心肌栓塞性卒中患者中约有 28% 存在早期 HT,24% 存在可通过 MRI 检测到的晚期 HT。

【协和医学杂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本文从CPSP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CPSP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SVN: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风风险的十年跟踪调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持续10年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仍增高,同时由于出血性中风的风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谨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