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癌细胞也会 “自我减压”

2014-07-15 新华 新华网

癌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恶性增殖所致。但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研究公报称,他们发现部分癌细胞也会“自我减压”,并不会无休止地增长,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会产生一对起到相互抑制作用的蛋白。 在大多数人体细胞中,Myc基因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变得极度活跃,由此细胞会产生过多的Myc蛋白。此前实验已显示,Myc蛋白数量增多,会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癌症形成。Myc蛋白会让自己附着在细胞核的基因

癌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恶性增殖所致。但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研究公报称,他们发现部分癌细胞也会“自我减压”,并不会无休止地增长,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会产生一对起到相互抑制作用的蛋白。

在大多数人体细胞中,Myc基因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变得极度活跃,由此细胞会产生过多的Myc蛋白。此前实验已显示,Myc蛋白数量增多,会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癌症形成。

Myc蛋白会让自己附着在细胞核的基因物质上,确保基因物质处于活动状态。目前,科学家们知道Myc蛋白能通过这 种“附着”与细胞内数以万计的基因结合,但对癌细胞的分析显示,Myc蛋白只激活了与其结合的数百个基因,这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发现,在癌细胞中,附着在基因物质上的Myc蛋白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与其相伴而生的还有一种Miz1蛋白。当Myc蛋白激活某个基因时,Miz1蛋白就会抑制其激活过程。

这一发现已刊登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解释为癌细胞的一种“防御机制”,癌细胞似乎感知自己产生了过多的Myc蛋白,因而试图消除这种过度增长的压力。这种激活与抑制的平衡机制,使得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基因激活模式截然不同,这一发现将为癌症治疗研究带来新方向。

原始出处:

Susanne Walz,Francesca Lorenzin, Jennifer Morton,Katrin E. Wiese,Björn von Eyss, Steffi Herold,Lukas Rycak, Hélène Dumay-Odelot, Saadia Karim,Marek Bartkuhn, Frederik Roels, Torsten Wüstefeld, Matthias Fischer, Martin Teichmann,Lars Zender, Chia-Lin Wei, Owen Sansom, Elmar Wolf & Martin Eilers.Activation and repression by oncogenic MYC shape tumour-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Nature July 09 2014 doi:10.1038/nature13473.

作者:新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特写:如何捕捉癌细胞的一举一动(下)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热衷于在天然环境下观察肿瘤细胞的活动。以往的肿瘤研究通常是静态的,需要研究者们推测肿瘤细胞和环境细胞的活动,揣摩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活体成像技术可以将这样的互作直接展现在人们眼前,帮助人们在活体动物中追踪癌症的发展,深入解析一些特别危险的细胞。 一个特殊的玻璃窗 对于活体成像来说,理想情况是对同一个动物进行长时期的跟踪观察(几天甚至几周)。为

Nature特写:如何捕捉癌细胞的一举一动(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热衷于在天然环境下观察肿瘤细胞的活动。以往的肿瘤研究通常是静态的,需要研究者们推测肿瘤细胞和环境细胞的活动,揣摩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活体成像技术可以将这样的互作直接展现在人们眼前,帮助人们在活体动物中追踪癌症的发展,深入解析一些特别危险的细胞。 活体成像技术还很年轻,不过近十年来它已经为研究者们阐明了一些关键的细胞和分子事件,例如肿瘤细胞进入血管的过程

Nature子刊:癌扩散的关键

Yeshiva大学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和解析了一个控制癌细胞入侵附近组织的关键信号通路,文章发表在五月二十五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这一成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与癌转移有关的早期分子事件,阻止致命的癌细胞从原发瘤扩散到机体的其他位点。癌细胞要离开原发瘤,必须先突破周围被称为细胞外基质(ECM)的结缔组织。为此,癌细胞会形成暂时性的侵入性伪足

Genes Dev:逆转白血病癌细胞的关键基因

近日,墨尔本研究人员已经证明通过“哄骗”癌细胞回到正常发展状态,一种类型的白血病可以成功被“逆转”。这一研究发现是使用B-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完成的,B-ALL是最常见的儿童癌症类型。Walter和Eliza Hall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关掉PAX5基因后,在B-ALL模型中可引发癌症,然而恢复它的功能可以“治愈”疾病。该研究发表在杂志Genes&Development上。主要研

Nature:癌细胞的“护身符”

日前,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发现癌细胞的糖外表并非是甜美的东西。这一像蜗牛皮肤一样的、厚厚的粘性外衣是细胞生存的关键决定因素。由称作为糖蛋白的糖修饰长分子构成,这层外衣使得细胞膜发生了某些物理改变,从而细胞能够更好地旺盛生长,由此导致了更致命的癌症。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上的长糖蛋白链将细胞膜推离它的环境,使其向内弯曲。这种改变使得细胞表面称之为整合素(i

JBC:癌转移,犹如水银泻地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揭示了细胞集体迁移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开发新药物,阻止癌细胞的扩散和继发性肿瘤的形成。 研究人员发现,侵袭性的细胞能够转变为类似液体的状态,以便在机体内的狭窄管道中前行。这一转变由一种化学信号触发,阻断这样的信号就能够阻止癌细胞的转移。这项研究于七月七日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上。 绝大多数癌症死亡都不是原发肿瘤造成的,而是因为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