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cale Res Lett:PDGF-加载的CS-Fb纳米纤维支架敷料可增强伤口愈合

2018-05-06 MedSci MedSci原创

伤口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的相互作用。尽管生物材料的研发不断取得进步,但只有少数具有生物活性的伤口敷料达到临床使用要求。本研究旨在探究静电纺丝制备的能够持续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新型纳米纤维壳聚糖(CS)纤维蛋白原(Fb)支架在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和伤口愈合中的可行性。 使用双喷丝头静电纺丝器成功制备CS-Fb支架,并评估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结果显

伤口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的相互作用。尽管生物材料的研发不断取得进步,但只有少数具有生物活性的伤口敷料达到临床使用要求。本研究旨在探究静电纺丝制备的能够持续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新型纳米纤维壳聚糖(CS)纤维蛋白原(Fb)支架在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和伤口愈合中的可行性。

使用双喷丝头静电纺丝器成功制备CS-Fb支架,并评估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结果显示,与单独组分静电纺丝的纳米纤维相比,CS-聚乙/Fb支架的纤维直径更小,同时表现出足够的机械性能和均匀的聚合物分布。另外,支架在伤口愈合应用中表现出可接受的水转移速率。 PDGF成功并入支架并在整个静电纺丝过程中保持功能活性。此外,释放的PDGF可有效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相当于单次50ng/mL剂量的PDGF。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PDGF-加载的CS-Fb纳米纤维支架或可作为增强伤口愈合的新型生物活性敷料。

原始出处:

Tony T. Yuan, Ann Marie DiGeorge Foushee, et al., Development of Electrospun Chitosan-Polyethylene Oxide/Fibrinogen Biocomposite for Potential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 Nanoscale Res Lett. 2018; 13: 88. doi:  10.1186/s11671-018-2491-8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dv Mater: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双面材料应用于膝关节修复

膝关节损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组织损伤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将有可能造成肢体残疾的严重后果。目前,将外源干细胞移植入体内再刺激其定向分化从而实现膝关节修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干细胞不具备靶向识别作用且而导致其不能有效到达膝关节缺损部位,因此体外系统注射外源干细胞不能高效实现膝关节修复。除此之外,由于膝关节部位由软骨及软骨下骨两种具有不同的组成成分、代谢能力与再生能力的组织组成

PLoS One:PLGA/HA/GO可作为细胞生长的优良支架

骨组织工程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在结构和功能上模仿天然的ECM,创建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能力和机械性能的支架。本研究旨在通过通过静电纺丝聚(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羟基磷灰石(HA)和石墨烯氧化物(GO)制备纳米纤维基质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比较所有纳米纤维基质的形态、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掺入少量的HA和GO所制备的基质的亲水性和蛋白质吸附率明显增加。此外,GO

J Craniofac Surg:新型生物材料支架可用于干细胞来源的软骨细胞的移植

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为人类再生医学领域带来了许多希望,本研究旨在探究是否可以使用一种新的、容易形成的生物活性玻璃支架移植脂肪源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大鼠软骨细胞,并显示免疫组化结果。研究人员从6只雄性Wistar白化型大鼠中提取腹膜内和腹膜后脂肪组织。将脂肪组织样品破碎并孵育。进行软骨分化,对II型胶原、bFGF和Sox-9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表征。将分化的软骨细胞植入13-93B3生物活性玻璃支架中并移植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