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请不要传播“别学医”观念

2018-03-26 黄齐超 健康报网

“未来中华民族的健康,如果不放到一流医学人才手里,大家放心吗?”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的发问,表达了对当下医疗人才问题的担忧。他在国内学校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医学工作者的孩子愿意学医且攻读医学相关科系的仅有8%,而前几年的数据显示,美国83%医生家庭的孩子首选学医。

“未来中华民族的健康,如果不放到一流医学人才手里,大家放心吗?”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的发问,表达了对当下医疗人才问题的担忧。他在国内学校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医学工作者的孩子愿意学医且攻读医学相关科系的仅有8%,而前几年的数据显示,美国83%医生家庭的孩子首选学医。

医生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再从医,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4年前,一位高三女生因选择了医学专业,遭到医生父亲的强烈反对,并引发了学医大讨论。超过半数参与讨论的医生父母都给子女不要学医的忠告。

社会不应该给出“别当医生”的舆论导向,医生更应如此,尽管这其中有浓重的现实背景。做医生有风险,这种体会肯定来自医生群体。确实,当前的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那些影响恶劣的伤医案例,更是固化了人们对医生职业风险的认知。但是,随着法律越来越健全,患者渐趋理性以及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医生的执业环境会越来越好。

客观来说,当前对职业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何止是医生?学生刺伤刺死教师的极端事件这几年也很扎眼,教师行业也有风险。另外,公务员也有退热的迹象,原因竟然也有“风险论”在其中。如此说来,世界上还有绝对无风险的职业吗?因此,对待“别学医”“别当医生”的规劝也好,社会舆论也罢,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事实上,自古以来,医学家传,子承父业,医生是最容易传代的职业之一,如果连医生也歧视自己的职业,那么,想激励全社会的学医意愿,尤其是优秀学子学医将更困难。

无论如何,医生都是个令人尊敬的职业。希望社会能给医生职业一个正确的评价,矫正“别学医”的舆论导向,医生更不应传播和强化“别学医”的观念。

作者:黄齐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5)
#插入话题
  1. 2018-03-27 David201514

    中国医疗环境.医患关系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可能只有较大地改变这些.才能改变认识

    0

  2. 2018-03-27 1551ed49e0m

    家长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孩子.何错之有?

    0

  3. 2018-03-27 1551ed49e0m

    有这样的现象.就说明出了问题.职业满意度这么低 如果付出与收获可以成正比.为什么

    0

  4. 2018-03-27 1205f4bem17(暂无昵称)

    无耻的小编.写个文章如此片面.站着说话不腰疼

    0

  5. 2018-03-27 liw710222

    世界上需要伟大的人.但我不希望我女儿成为这样的人

    0

相关资讯

医生转行指南出来了,多达20种!

12%的国内医生想要转行!据《2017中国医院招聘发展调研报告》。13.5%的美国医生计划1-3年内转行!据美国2016年针对医生职业规划的一项调查。美国这份调查还提到,迫切想转职的医生,在年龄上两极分化严重。一种是刚上岗没两年,感觉自己非常不适合临床工作,急需找到另一条出路;另一种已经快要退休了,想丰富一下人生。那么,到底哪些职业适合医生转职呢?为此,美国Medscape专门做了一次研究统计

“被医生工作耽误的画家”

“动辄就破口大骂”、“动辄就开战”……没错,这就是当下医患关系的现状。而众所周知的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患者的不理解。而患者的不理解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医生所做医疗行为的不理解。“为什么我胸疼要查血液?”、“为什么我呼吸困难要做心电图?”……“看病求医,患者如果听不懂医生的病情诊断,那真是令人着急又无奈”。但近日,河南一位外科医生徐国良的一项技能似乎将这

范冰冰出了个护发攻略,医生怎么看?

最近范冰冰就自己如何获得“两只手都握不住的海量发质”做了一个攻略,提前发际线后移的中年少女少男们纷纷惊呼,“后半生的发量就靠冰冰了。”那么,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篇攻略有没有雷区?医生对于护发有没有建议呢?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植发中心主任吴文育教授。好了,首先看一下攻略,我们划了一下重点给大家:1.攻略里首先提到:“首先我觉得发量这个东西真的是天生的,感谢我爸的优秀基因

医生,你有多久没好好睡一觉了?

心律失常的心内科医生自由  心内科主治医师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心内科医生,夜班已经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不知所措,再紧急的病情都能游刃有余的处理。有时候让你丢失睡眠的不一定是紧急的医疗状况......我们科室有一个患者,每天晚上,无论是哪个医生值夜班,他都严格保持每隔1小时去敲一次医生值班室门,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我就看看你睡着没?如果到时间不来敲门,他就给医生打电话,对话

怕患者说这句:"我又不懂医……"

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病人,你跟他苦口婆心地讲了半天,各种注意事项都交代了,到最后还是会出现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而当你去问他怎么不遵医嘱时,他会轻飘飘地来一句:“我又不懂。”一句话——谁不懂谁有理。你说:“我不是都跟你说了吗?应该怎样怎样的?”他回你:“你说那么多,我又不懂医,我记得住啊?”下次再遇到同样问题,你也不多说了,干脆告诉他该怎么做,心想,这总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可结果依然是你

不准医生辞职文件引争议 真相是…

近两年,随着政策的开放,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成为了医生们的新选择。但因为一些医院担心人才流失不予“配合”,有的医生只能通过装病、不上班等方法与院方周旋。而近日在网上盛传的“福建一医院禁止高层次人才辞职”的通知文件将这一矛盾披露人前。网传文件的落款日期为2018年3月9日,文件称,经2017年12月21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院内高层次人才(包含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人才)不能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