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Hematol:BCL2突变是否导致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

2017-06-05 梁舒瑶 吴星 环球医学

2017年6月,发表在《Am J Hematol》的一项由法国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BCL2突变不会导致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预后不良。

2017年6月,发表在《Am J Hematol》的一项由法国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BCL2突变不会导致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预后不良。

已有研究表明,BCL2突变会导致FL患者预后不良,但预后值并没有在接受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中评价过。在此,研究人员在一项PRIMA随机试验中,接受免疫化疗的252例FL患者的前瞻性队列中,评价了BCL2突变的预后值。

使用DNA靶向序列方法,研究人员检测了135例患者(54%)的氨基酸改变的突变,显示在t(14;18)易位中,这些突变很可能由AICDA(激活诱导胞苷脱氨酶)的过度活化所介导。与N-末端和自由环结构域相比,在PRIMA患者中确定的BCL2变体以更低的频率影响BH1、BH2和BH3功能,大部分保守氨基酸改变。在6.7年的中位随访期间,研究人员未观察到BCL2突变对总生存或无进展生存的任何影响。

原始出处: 

Huet S, Szafer-Glusman E, et al. BCL2 mutations do not confer adverse prognosis in follicular lymph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tuximab. Am J Hematol. 2017 Jun;92(6):515-519. doi: 10.1002/ajh.24701. 

作者:梁舒瑶 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7-06-07 luominglian113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7-06-07 fengyi812

相关资讯

JCO:血清中高维生素D水平可能改善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

目的:最近有文献报导高维生素D和淋巴瘤预后的改善之间存在潜在联系。我们评估了预处理维生素D对滤泡性淋巴瘤( FL )预后的影响。 方法:SWOG参与者是之前未经治疗而纳入SWOG临床试验( S9800 , S9911 或S0016)的FL患者,让他们在1998~2008年接受CHOP化疗方案辅以抗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或碘131托西莫单抗)治疗。我们第二独立组的参与者也是那些之前未经治疗被招收

J Clin Oncol: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效果更加

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 (LR) 对滤泡性淋巴瘤(FL)治疗均有效。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对于复发性FL患者,使用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 vs 来那度胺,两种治疗方案各自优劣。CALGB 50401 (Alliance)是2期随机试验,包括以下分组:一组利妥昔单抗(每周 375 mg/m(2),持续4周);一组来那度胺(15mg/d,从第1天到21天,然后停药7天;第二个周期剂量加到20mg,一共进

BMJ:罕见滤泡性淋巴瘤侵犯皮肤病例报道

71岁老年女性,面部有严重的丘疹-结节性红斑病变,且持续存在。查体:双侧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影像学:弥散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皮肤和淋巴结活检: 低分化滤泡性淋巴瘤浸润皮肤。这种罕见的疾病通常会被误诊为肉芽肿性酒渣鼻、面部播散性粟疹样狼疮、持续性节肢动物叮咬反应、或其他炎症性皮肤病。该疾病通常可以通过组织活检得出精确诊断。原发的皮肤滤泡性淋巴瘤更常见,不过如果患者出现了全身症状,则该诊

2016ESMO临床诊疗指南——新诊断和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随访发布

2016年9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新诊断和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随访指南,指南主要内容涉及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和流行病学,诊断以及分子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治疗,个体化医疗,随访监测等内容。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 (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Cell:CAR-T细胞免疫治疗有望攻克滤泡性淋巴瘤

最近有很多关于免疫治疗和使用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研究报道。从历史观点上说,CAR T细胞免疫疗法,旨在通过给免疫系统提供信息以使它们更好地识别外源物和攻击它们的肿瘤细胞,而增强免疫系统。最近,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的Hans-Guido Wendel和法国雷恩大学Karin Tarte合作带领的一项新研究,阐明了CAR T细胞一个未开发的潜力——作为靶向给药载体,可以作为一

PLoS Med:科学家深入剖析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机理

图片摘自:lookfordiagnosis.com 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第二大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是一种难以治愈的B细胞疾病,然而目前在很多患者中,由于疾病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因此患者在诊断后其寿命往往会延长到10年以上;但在一小部分患者中往往会发生组织学的转化以及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进展,而这就会潜在增加患者过早死亡的风险,发生组织学的转化就是快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