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Hematol. | 泊洛妥珠单抗和维奈托克和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淋巴瘤

2024-05-11 daikun MedSci原创

该研究旨在评估泊洛妥珠单抗和维奈托克和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治疗显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且展现出有前景的缓解率。

对于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标准治疗方法存在反复复发和不可治愈的问题,单独使用维奈托克的疗效有限,一些新药如他泽司他、库潘尼西等,虽然显示了一定疗效,但存在一定毒性,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兴治疗手段存在获取途径和成本方面的障碍;对于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化疗后40%的患者仍会复发/难治,单一药物如维奈托克疗效有限,一些新药如艾可瑞妥单抗等,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显示出一定疗效,但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对于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和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仍需要新的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基于泊洛妥珠单抗、维奈托克和抗CD20单抗的作用机制,假设联合方案可以同时针对多个疾病驱动因素,从而提高疗效,该研究旨在评估该联合方案在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该研究为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非随机的1b/2期临床试验,研究分为1b期剂量递增和2期剂量扩展两个阶段,纳入标准包括18岁以上的CD20阳性滤泡性淋巴瘤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过至少1次化疗免疫治疗,ECOG体能状态评分0-2分,PET显像阳性等。1b期:确定泊洛妥珠单抗和维奈托克的推荐2期剂量;2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泊洛妥珠单抗 1.8mg/kg,维奈托克 800mg每天1次,共6个周期,加奥滨尤妥珠单抗 1000mg,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泊洛妥珠单抗 1.8mg/kg,利妥昔单抗 375mg/m2,维奈托克 800mg每天1次,共6个周期,主要终点为诱导结束时的完全缓解率,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研究结果

滤泡性淋巴瘤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腹泻(55.4%)和恶心(47.3%),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9.2%)和血小板减少(20.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2.6%)、腹泻(47.4%)和恶心(36.8%),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2.6%)。滤泡性淋巴瘤组: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诱导结束时PET-CT完全缓解率为59.2%,客观缓解率为7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2.8个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诱导结束时PET-CT完全缓解率为31.3%,客观缓解率为3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6个月。滤泡性淋巴瘤组: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1.0个月。

结论

泊洛妥珠单抗和维奈托克联合奥滨尤妥珠单抗或利妥昔单抗在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显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与已知药物风险特征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对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包括高危及难治患者,显示出有前景的缓解率,其中完全缓解率59.2%,客观缓解率7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2.8个月,该联合方案可能适合无法接受或对CAR-T细胞疗法和/或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失败后的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该方案可能受益于对化疗免疫治疗敏感的亚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不同患者亚群对该联合方案的反应率,以指导未来的使用。

原始出处

Yuen S, et al. 2024. Polatuzumab vedotin, venetoclax, and an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y in relapsed/refractory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n/a.

作者:daiku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xp Hematol Oncol:高危DLBCL的CNS预防新进展

文章阐述了以下内容:现有的建议和指南、CNS预防高危患者的选择、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和利妥昔单抗时代 CNS 复发模式的差异、CNS治疗及强化全身治疗和新药的应用。

【Clin Transl Med】赵维莅教授团队证实CD47过表达与DLBCL微环境和进展的关系

为了建立更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赵维莅教授团队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系统分析,研究了DLBCL中基因突变和肿瘤微环境与CD47过表达之间的关系。

【Semin Hemato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

《Seminars in Hematology》近日发表一篇文章,阐述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

【Cancer Med】各治疗线DLBCL的真实世界患者特征、治疗模式和结局

美国学者开展一项真实世界观察性队列研究,旨在提供关于R/R-DLBCL的特征、治疗模式和结局的当代数据。

Haematologica:通过二代测序验证DLBCL的LymphGen分类系统

这样的检测panel提供了机会,可用于临床决策和选择患者参加风险适应性(risk-adapted)和生物标志物选择性临床试验。

【Trends Mol Med】侵袭性淋巴瘤液体活检新进展:迈向风险调适治疗

文章回顾了液体活检策略的新进展,重点关注 DLBCL 患者的循环核酸,并强调了其临床潜力,还为生物标志物指导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建议,以支持风险调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