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扩张药物之三大“硝”雄,有铠甲,也有软肋......

2018-01-11 金迪,王玉伟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血管扩张药物之三大“硝”雄——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大家熟知的血管平滑肌扩张药。但三者各有“铠甲”也有“软肋”,其差异之处鲜为人知。那么,接下来,大家跟随笔者一起揭秘“硝”氏三雄的真面目,知己知彼,方可运筹帷幄。

血管扩张药物之三大“硝”雄——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大家熟知的血管平滑肌扩张药。但三者各有“铠甲”也有“软肋”,其差异之处鲜为人知。那么,接下来,大家跟随笔者一起揭秘“硝”氏三雄的真面目,知己知彼,方可运筹帷幄。

三大“硝”雄之起源

硝酸甘油问世于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Sobrero将其用于合成炸药,不平凡的诞生也注定着更伟大的使命。于1879年,伦敦的WilliamMurrell第一个用硝酸甘油在临床治疗心绞痛,硝酸酯类药物从此登上医学舞台,至今已历经百年余。1987年,研究发现硝酸酯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提供外源性一氧化氮(NO)起到扩张静脉、小动脉、冠状动脉的作用。

1.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的代表药物,有舌下含片,静脉、口腔喷剂和透皮贴片等多种剂型。

★ 优势:主要用于终止缺血发作,易从口腔黏膜、胃肠道和皮肤吸收。

① 舌下含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可达80%,2-3 min起效,5 min达最大效应,作用持续20-30 min,半衰期仅为数分钟。② 静脉滴注起效和清除代谢快,剂量易于控制和调整,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肝脏首过清除效应。

★ 不足:

① 口服给药,有明显的肝脏首过清除效应,生物利用度低(不足10%)。② 硝酸甘油含片有效期较短,须避光保存于密闭的棕色小玻璃瓶中,每3个月更换一瓶新药。③ 不能用普通的一次性输液器输入硝酸甘油注射液,普通的聚氯乙烯输液器可大量吸附硝酸甘油溶液,使药物浓度损失达40%-50%,因而应选用玻璃瓶或其他非吸附型的特殊输液器。临床使用较多的是塑料输液瓶包装,材质属于聚丙烯。

★ 需注意:

① 如舌下黏膜明显干燥需水或盐水湿润,否则含化无效。含服时应尽可能取坐位,以免加重低血压反应。对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在用力大便或劳动前5~10 min 预防性含服。② 硝酸甘油注射液需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后静脉滴注,不得直接静脉注射,且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

2.硝酸异山梨酯

有口服平片、缓释片,舌下含片以及静脉制剂等。

★ 优势:用于终止缺血发作或者预防缺血发作。

① 舌下含片较口服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维持时间较短。② 平片15~40 min 起效,作用持续 2~6 h;缓释片约60 min起效,作用可持续12 h。③ 舌下含服生物利用度约60%,3~5 min起效,15 min达最大效应,作用持续1~2 h。

★ 不足:

① 口服吸收完全,但肝脏的首过清除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低,仅为 20%~25%。② 硝酸异山梨酯母药分子活性弱,主要的药理学作用源于肝脏活性代谢产物5-单硝酸异山梨酯,半衰期 4~5 h,而另一个代谢产物2-单硝酸异山梨酯几乎无临床作用。

3.单硝酸异山梨酯

有口服平片和缓释片两种剂型。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硝酸异山梨酯的较新一代的硝酸酯药物。

★ 优势:主要用于预防缺血发作。

① 口服制剂无肝脏首过清除效应,胃肠道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接近 l00%。② 无需经肝脏代谢而直接发挥药理学作用,平片30~60 min起效,作用持续3-6 h,缓释片60~90 min 起效,作用可持续约12 h,半衰期为4-5 h。 ③缓释5-单硝酸异山梨酯1次/天给药,可提供10-12 h的硝酸酯低浓度期,既可避免耐药性的发生,又可预防反跳性心绞痛,适宜于长期治疗。

★ 不足:

静脉剂型缺乏合理性:静脉滴注的起效、达峰和达稳态时间明显延迟于同等剂量的口服制剂,弹丸式静脉推注虽可明显加快起效时间,但可造成血液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和难以预计的后期药物蓄积效应。

★ 需注意:

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两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不同,故临床应用有差异:①急性心梗时推荐硝酸异山梨酯片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不推荐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②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和预防:口服两种药物的平片和缓释片均有效,考虑避免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的发生以及患者用药依从性,推荐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

Tips

三种药物静脉制剂药代动力学比较

硝酸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基本相同。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低血压、恶心、眼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心率加快等。

禁忌症包括对硝酸酯过敏、严重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重度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已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出现以下情况需慎用:循环低灌注状态、心室率<50 次/分或>110 次/分、青光眼、肺心病合并动脉低氧血症、重度贫血。

原始出处: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

2.杨艳敏,方全,王斌,等,《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3.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作者:金迪,王玉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9)
#插入话题
  1. 2018-12-11 lsj637
  2. 2018-04-11 小贝熊

    学习学习学习

    0

  3. 2018-01-13 大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EASL 2014:内镜套扎治疗胃窦血管扩张优于氩气刀

胃窦血管扩张症以胃窦黏膜和黏膜下血管扩张为特征,可导致肝硬化患者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氩气刀电凝(APC)治疗胃窦血管扩张症安全有效,但须进行多次内镜治疗。近期研究发现,内镜套扎治疗胃窦血管扩张症亦有效,可替代氩气刀电凝,尤其是在难治性病例当中。 本随机试验旨在对比评估氩气刀与内镜套扎治疗胃窦血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共纳入88名胃窦黏膜血管扩张症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套扎组和氩气刀组,进行2周

NEJM:血管紧张素II治疗血管扩张性休克的疗效如何?

由此可见,血管紧张素II可有效地升高血管扩张性休克且对高剂量常规升压药无反应患者的血压。

JAH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扩张型β受体阻滞剂的效果分析!

血管扩张型β受体阻滞剂治疗在现代再灌注时代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扩张型β受体阻滞剂可以被优先推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