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肠道息肉患者结肠镜复查间隔研究

2019-07-16 MedSci MedSci原创

根据本次研究建议在诊断晚期腺瘤和大锯齿状息肉后3年内进行内镜复查。相比之下,患有非晚期腺瘤或小锯齿状息肉的患者可以延长复查间隔

内镜检查可及时发现传统腺瘤或锯齿状息肉等前体病变,降低了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前病变后复查监测间隔的指导方针尚不系统,特别是对于有锯齿状息肉的患者。

研究人员对122899名接受乙状结肠检查或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首次内镜检查的结果与CRC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内镜检查结果可分为无息肉、常规腺瘤或锯齿状息肉(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或无柄锯齿状腺瘤,伴或不伴细胞学不典型增生)。传统的腺瘤分为晚期(≥10 mm,高级别异型增生,或管状绒毛或绒毛组织学)或非晚期,锯齿状息肉分为大息肉(≥10 mm)或小息肉(<10 mm)。

经过10年的中位随访,共记录了491例CRC的病例:其中6161例常规腺瘤患者中51例,5918例锯齿状息肉患者中24例,112107例无息肉者中427例。与初次内镜检查未检出息肉者相比,晚期腺瘤患者发生CRC的多变量HR为4.07,有大锯齿状息肉患者发生CRC的HR为3.35。相反,非晚期腺瘤患者(HR,1.21)或小锯齿息肉患者(HR=1.25)的CRC风险无明显增加。

根据本次研究建议在诊断晚期腺瘤和大锯齿状息肉后3年内进行内镜复查。相比之下,患有非晚期腺瘤或小锯齿状息肉的患者可以延长复查间隔。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氯吡格雷与结肠镜息肉切除患者出血风险研究

研究认为在结肠镜检查及息肉切除的人群中,持续使用氯吡格雷导致术后出现延迟或即刻性出血的风险增加

这些息肉几乎100%会癌变!千万不要小病拖成大病!

上个月,我们收治了收治一例病人,年仅25岁 ,以大便带血就诊,内镜一查大肠,有数不清的息肉,病理显示已有癌变,追问病史,其上一代直系亲属大多死于消化道肿瘤,该患者被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

95%的肠癌是息肉惹的祸 这样做轻松阻断它的癌变之路!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漫长过程,研究发现,近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经历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病例分享 |年轻女性出现子宫内膜息肉?竟是淋巴瘤引起……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罕见的结外大B细胞淋巴瘤,其特征是淋巴瘤细胞选择性生长于血管腔内,特别是毛细血管腔内。疾病通常为侵袭性,但局限于皮肤时除外,预后不良部分原因是诊断延迟和准确诊断。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疗效较好,3年生存率60%~81%。Jayalakshmi教授在《血液》(Blood)杂志报道了1例发生于子宫内膜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提醒血液科医师要时刻警惕这种少见疾病。

罕见病例:HP阴性低异型度胃型腺癌并增生性息肉

笔者为日本学者福山知香等,报道患者为一30多岁男性,H. pylori未感染。通过内镜检查发现在胃体部存在3处病变,大小均约3mm左右,表面颗粒状小隆起。均给予内镜切除。其中2处病变为鲜红色呈raspberry外观,NBI放大像中可见异常血管及增生的绒毛状构造。确诊为低异型度胃腺癌(小凹上皮型),在欧美则被记述为foveolar-type adenoma /dysplasia的组织型。其余1处病变

小小息肉惹大祸,兄妹四人全患大肠癌!

患者王某,女,46岁,农民,因腹痛就诊。肠镜检查先是看到息肉,随后在乙状结肠发现结肠癌,肠腔狭窄,肠镜勉强通过。在口侧的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见到多枚大小不等息肉。在结肠肝曲又发现一处结肠癌。肠腔狭窄, 肠镜已无法通过,于两处癌变部位取活检后退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