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性手术是否有必要?AHA研究告诉你

2019-11-25 dingka MedSci原创

过度医疗才是病,如何明智选择?

在近日于美国费城召开的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Judish. S. Hochman博士介绍了其主持进行的一项关于“比较药物治疗与手术介入治疗对于特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英文名:International Study of Comparative Health Effectiveness With Medical And Invasive Approaches, ISCHEMIA)1。

在经过将近十年的时间以及花费高达一亿美元的经费之后,最终的结果表明:对于中度至重度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侵入性治疗(Invasive Apporaches)相比药物保守治疗(Medical Approaches)并无明显优势。

(图片来源:wikipiedia)

这项里程碑式的临床研究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的就医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即“不做无必要的侵入性治疗”。

接下来我们就对该临床试验进行简要解读,希望能够对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关心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关于临床试验

该研究名为“International Study of Comparative Health Effectiveness With Medical and Invasive Approaches - ISCHEMIA”,发起于2011年11月。

领导研究的主要机构为纽约大学Langone健康中心,此外还有包括斯坦福大学、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等在内的14家机构参与研究2。

ISCHEMIA试验的目的是为患有稳定缺血性心脏病(SIHD)的高危患者确定最佳治疗策略。

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作者希望通过ISCHEMIA试验表明:除了接受OMT外,进行心脏导管插入术以及血管重建的方法是否可以减少心血管死亡以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等症状。

此外,作者还希望搞清楚与保守性治疗手段相比,侵入性治疗方法是否会改善患者的一些其它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为此,作者招募了5179名患有缺血症状的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了“侵入性”手术治疗,其中包括心脏导管插入术(Cath),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生活方式(饮食,锻炼,戒烟等)与药物治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以及其它降血脂,抗缺血症状药物等)。另外一组则仅仅接受了保守性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两方面。

伴随着治疗的同时,研究者对患者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追踪调查,主要统计了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脏复苏后骤停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住院等信息,并进行了汇总分析。


研究结果解读

总的来看,对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治疗,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或因心脏骤停而进行复苏”等主要终点而言,侵入性治疗组与保守药物治疗组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当然,对于部分症状而言,侵入性治疗稍显优势。

例如,血管造影后接受PCI或CABG治疗在缓解心绞痛方面确实比保守治疗更具优势:接受侵入治疗的患者在1年时,有一半人群无心绞痛症状,而该数字在保守型药物治疗组中只有20%。


对于上述结果,研究者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参与ISCHEMIA试验的,来自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Gregg Stone博士认为,该研究所针对的心血管患者是有局限性的,并不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症患者,心力衰竭以及III类或IV类心绞痛患者。

此外,Stone博士认为,对于无症状或轻度患者乃至中度到重度患者而言,可以接受保守型药物治疗或侵入性治疗的任何一种。当然,如果在治疗之前经诊断确实没有任何症状,那么保守型治疗无疑是最佳的策略1。

对于患者来说,接受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活得更久”,还在于“活得更好”。Stone博士认为,侵入性治疗在提高患者存活时间方面确实没有显示出相比保守性药物治疗的优越性,但侵入性治疗有可能会使患者“感觉更好”,这也是患者希望达到的目的。


对我们的启示


作为每个关心身体健康的普通人,在看到“保守药物治疗可以达到与侵入性治疗一样的效果”这一结论之后,内心一定是高兴的。

相比侵入性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不仅经济负担更低,而且患者的痛苦更少,因此更易于被大众所接纳。


事实上,“过度医疗”一直以来也被业内外人士所诟病。如果一项医疗措施不能够为患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益处,那就是不必要的。

根据美国一项调查研究,有将近一半的医护人员认为患者接受了太多“不必要”的医疗3。可想而知,这一数字在患者群体中的比例可能更高。

过度医疗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成本,而且可能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新的损害。

这项临床试验结果的发布即为医疗工作者们敲响了警钟:不要为了所谓的“业绩”而违背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治病救人的同时还需要对症下药。

而对于患者朋友们来说,需要切记的则是不要“病急乱投医”,否则不仅浪费了金钱,而且还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ISCHEMIA: Invasive Strategy No Better Than Meds for CV Events
2. International Study of Comparative Health Effectiveness With Medical and Invasive Approaches (ISCHEMIA) (ISCHEMIA)
3. Too Little? Too Much?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Views on US Health Care
A Brief Report
来源:梅斯医学

作者:dingk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钟南山院士这些年的吐槽:过度医疗就是“谋财害命”

看病难看病贵、过度医疗、医疗改革等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今年已经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犀利敢言,经常被贴上“敢讲”的标签。此前,在全国两会上,钟南山直言自己对进行了七年的医改并不满意,特别是对“过度医疗”的话题,钟南山院士公开吐槽多次。钟南山.jpg钟南山1.心脏问题不大却被放5个支架“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是最后给放了5个支架!”此前,

医生怕被质疑过度医疗 不做检查是因噎废食?

如今,在有关部门严抓医疗控费问题的背景下,“过度医疗”一词似乎比以往更加敏感。有些医生为了避免被贴上“过度医疗”的标签,绞尽脑汁地给患者少开药、少做检查,但其结果有可能更加“要命”。全面检查应不应做?怎样才能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不被扣上“过度医疗”的帽子?

JAMA内科学:盘点10大过度医疗行为

2018年12月3日,《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布了一篇题为“2018 Update on Medical Overuse”的文章,盘点了2017年已发表的与过度医疗相关的原始研究。一起看一下哪些过度医疗行为上榜了。文章筛选文章来源于高影响因子的杂志,包括:Lancet, BMJ, JAMA, JAMA Internal Medicine, NEJM, Annals o

高层发话!高值耗材大治理 市场洗牌开始

高值耗材迎来大治理,总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 据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5月29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总书记亲自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无效医疗?国务院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达1445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55.5%,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1%。巨

国务院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达1445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55.5%,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1%。巨额的卫生投入,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医疗保障力度的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也引人深思。

医生:过度医疗,这锅我到底背不背?

医生眼中的幸福——我觉得药可能开少了的时候,病人没嫌弃我开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