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上海交通大学赵维莅团队发现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产生耐药性的潜在机理

2024-06-24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报告了一项I期、开放标签、单臂临床试验的结果,relmacabtagene autoeucel (relma-cel)是一种靶向CD19的CAR-T细胞产品,以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终点。

嵌合抗原受体T (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早期试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然而,其治疗原发性难治性DLBCL的疗效尚未全面研究,潜在的耐药机制尚不清楚。

2024年6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赵维莅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Cholesterol efflux from C1QB-expressing macrophages i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 in primary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项I期、开放标签、单臂临床试验的结果,relmacabtagene autoeucel (relma-cel)是一种靶向CD19的CAR-T细胞产品,以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终点。

在12名入组患者中,8名患者出现了4级血液毒性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未发生≥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神经毒性。单细胞RNA测序显示,在CAR-T细胞治疗前,进展性疾病患者中表达C1QB的巨噬细胞比例增加。研究发现,M2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排通过诱导CD8+ T细胞的免疫抑制状态,导致其衰竭,从而抑制CAR-T细胞的细胞毒性。巨噬细胞与CD8+ T细胞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介导脂质代谢(AFR1-FAS),免疫检查点激活和T细胞衰竭(LGALS9-HAVCR2, CD86-CTLA4和NECTIN2-TIGIT)在疾病进展中增强。这些发现表明,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排可能触发CD8+ T细胞衰竭,为代谢重编程以抵消CAR-T治疗失败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片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异质性B细胞淋巴瘤,通常表现为侵袭性或晚期疾病,占所有新诊断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CD20靶向抗体)可显著改善DLBCL患者的预后。然而,大约20%的原发性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佳,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7.1个月。一些研究已经证明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 (CAR-T)细胞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的疗效和可控的不良反应。

在ZUMA-7和TRANSFORM试验中,二线CAR-T细胞疗法被证明优于标准治疗化疗,无论是否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但据报道,原发性难治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r/r DLBCL患者,这突出了进一步提高该人群疗效的必要性。此外,在这些试验中,大约60%的患者在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了进行性疾病(PD),中位疾病控制期为6个月。因此,了解原发性难治性DLBCL患者对CAR-T细胞治疗耐药的机制至关重要。

图片

CAR-T细胞治疗前CR和PD患者的肿瘤微环境特征(图源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在CAR-T细胞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ME的免疫抑制性质促进CAR-T细胞衰竭,是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据报道,M2巨噬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可以调节免疫治疗的疗效和T细胞功能。事实上,胆固醇已被证明可诱导TME内的免疫检查点表达和CD8+ T细胞衰竭。然而,CAR-T细胞治疗后DLBCL患者TME的特定代谢特征,特别是M2巨噬细胞的代谢特征仍然非常有趣。relmacabtagene autoeucel (relma-cel)是一种CD19靶向CAR-T细胞产品,具有4-1BB共刺激结构域,一项I期研究证实了CAR-T细胞治疗r/r DLBCL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一发现支持了relma-cell治疗原发性难治性DLBCL (JWCAR029-003)的I期、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合理设计和启动。

该研究报告了该试验的结果,包括CAR-T细胞治疗原发性难治性DLBC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该研究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探索了这些患者对CAR-T细胞治疗耐药的机制。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9495-4

作者:iNatur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META分析:LBCL的≥3线治疗中CAR-T和双抗孰优孰劣?

学者对CAR-T细胞治疗和双抗治疗进行了对照荟萃分析,通过评估两者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概况,旨在进一步了解它们在R/R DLBCL的≥三线治疗中的价值。

【Hematol Oncol】张会来团队基于代谢通路亚型,揭示影响DLBCL结局的微环境状态

天津市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团队通过分析多个DLBCL队列的DNA数据,根据84种不同的代谢通路成功鉴定和验证DLBCL的三种代谢亚型,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可能影响治疗决策。

【BCJ】循环CD19 CAR-T细胞及其亚群的动力学及对DLBCL结局的影响

西班牙学者使用二代流式细胞术评估了血液中循环抗CD19 CAR-T细胞及其亚群的动力学,并确定它们在预测治疗反应方面的潜在效用。

【BJH】RR DLBCL移植前挽救治疗:R-GDP对比R-DICEP

近《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发表了32例患者随机分配到R-DICEP组后,根据方案指定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的结果。

论文解读|Zhang Y/Su H/Min D/Jiang B教授团队揭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机制与治疗靶点

该研究运用单细胞RNA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了PT-DLBCL的分子图谱,根据关键簇的基因谱定义了预测特征,不仅有助于PT-DLBCL的临床分类,还提供了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Haematologica】3年EFS可作为免疫化疗治疗的DLBCL的合适终点

对于新诊断DLBCL患者,EFS36是比EFS24更合适的终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与匹配的一般人群相同的预期寿命,年轻患者需要比老年患者更长的EFS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