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会 2014:中国原创研究: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接近30%

2014-10-24 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医学论坛网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后者已成为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近些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尽管高血压患病率节节攀升,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不容乐观。然而,随着国家对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流行和控制情况是否已有改善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牵头的全国慢性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后者已成为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近些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尽管高血压患病率节节攀升,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不容乐观。然而,随着国家对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流行和控制情况是否已有改善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牵头的全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采用严谨的多阶段分层抽样设计,获得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群样本。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高血压》杂志上。(Am J Hypertens.2014,27:1355)

研究于2009-2010年间,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共调查50550名社区居民,其中,50171人有完整的高血压病史、用药情况和高血压测量记录。根据上述资料,获得中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9.6%,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后的控制率分别为42.6%、34.1%和27.4%。此外,还发现高血压流行和控制率在城乡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不足、嗜酒、较高的体质指数和中心性肥胖等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相关。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较10年前已有明显上升,超过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如韩国、泰国和伊朗等,甚至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美国2003-2004年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报道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9.3%)。同时,60岁以下中年人群患病率上升尤为明显(如在18~44岁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在2002年调查时为12%和6%,但在本研究中达到20.6%和14.3%)。总体上高血压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于经济发达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2002年时有显著提升(知晓率为42.6%对比24.0%,治疗率为34.1%对比20.0%,控制与治疗比也从1:4上升到1:3)。

研究者之一张路霞副教授表示,尽管取得很大进步,但患病率仍高,我们仍需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控制情况。研究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中青年人群、农村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期待有更多关于高血压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的高质量研究为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我国每年200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

  10月10日,卫生部网站发表文章介绍了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情况。   一、我国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从1959年的5.9%上升到2002年的18.8%,估计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病人。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最大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死亡已占我国总死亡构成的41%,每年200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

联合国:到2025年将慢性病所致过早死亡降低四分之一

  心血管病是全球死因之首,每年导致1730万人死亡,花费近86 304美元。2011年,联合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高级别会议将“到2025年将慢病所导致的过早死亡降低25%”定为全球目标。时值会议召开一周年之际,鉴于心血管死亡约占慢病死亡人数的一半,各主要心血管病学会联合发表了声明,宣传达到该目标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世界心脏联盟主席Sidney C. Smith教授在长城会上说:“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