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LC2017]大咖圆桌会:多学科专家共话肺癌EGFR TKI靶向治疗热点

2017-11-01 佚名 ioncology

第18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10月15~18日在日本横滨召开。会议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到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接受采访。四位专家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内、外科和分子病理,从多个视角分享了本次参加WCLC的感受,并对大家关心的肺癌EGFR TKI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18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10月15~18日在日本横滨召开。会议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到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接受采访。四位专家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内、外科和分子病理,从多个视角分享了本次参加WCLC的感受,并对大家关心的肺癌EGFR TKI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探讨二代EGFR TKI在肺癌中的治疗地位

周彩存教授:前面三位专家分享了自己在WCLC的参会感受,下面我们谈一谈肺癌的靶向治疗,尤其是EGFR TKI。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对于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肺鳞癌而言,大家对二代TKI阿法替尼有什么样的治疗体会?

范云教授:在WCLC上有一场靶向治疗专题聚焦二代TKI。二代EGFR TKI阿法替尼是第一个不可逆性ErbB家族酪氨酸酶抑制剂,能够阻断EGFR、HER2、HerB3、HerB4等整个ErbB家族的所有成员,对部分特定亚组患者(如del 19)疗效更为明显,这也是该药的主要优点之一。从现有数据来看,二代TKI阿法替尼(LUX-Lung7研究)和达可替尼(ARCHER 1050研究)均在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方面优于一代TKI,特别是LUX-Lung7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一线选择阿法替尼可为患者带来持续的生存获益。

另一方面,对于L861Q、G719X或S768I等少见突变NSCLC患者,阿法替尼同样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前研究以及LUX-Lung2/6/7三项研究分析显示,与常见突变患者相比,阿法替尼治疗EGFR少见突变患者在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的方面表现无明显差异,这说明阿法替尼将为EGFR突变型NSCLC患者提供最广泛的一线治疗选择。

LUX-Lung8研究是在含铂一线化疗后发生进展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中,二线比较阿法替尼与厄洛替尼。与后者相比,阿法替尼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均降低19%。本次新的分析主要观察21例长期获益患者,中位总生存期21.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6.6个月。突变分析显示,能够长期获益的鳞癌患者ErbB家族突变更为频繁,可能是由于阿法替尼的广泛抑制作用。目前免疫治疗来势汹汹,但TKI仍是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优先选择,通过分子层面再分析或许能发现获益最大的人群。

周彩存教授:临床实际来看,同样是EGFR突变阳性NSCLC,有的患者经靶向治疗后疾病能够得到持久缓解,有的患者疗效就差强人意。作为分子病理专家,林教授在这方面有什么见解?

林冬梅教授:这个问题很有挑战。EGFR TKI临床应用十多年了,疗效差异和耐药现象是临床医生特别关注的问题。近些年的临床研究开始探究其背后的分子机制,这也是肺癌分子病理人员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众多的研究可以看到,靶向药物治疗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与肿瘤突变丰度、突变类型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肿瘤整个突变背景状况有关,如合并TP53突变等,而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会涉及到肿瘤组织中更为复杂的分子改变。随着研究病例数的增加,我们也许能从这些因素里面找到特征性或有代表意义的变化。病理医生应多多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与临床医生配合,针对有代表性病例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促进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

周彩存教授:精准医学时代,肺癌的治疗离不开分子病理检测。从肺癌靶向治疗的发展来看,近几年有一些辅助治疗的尝试,尤其是吴一龙教授牵头的ADJUVANT研究证实,对比传统化疗,吉非替尼可以使早期肺癌患者的中位DFS延长10个月左右。作为二代TKI,未来阿法替尼或许能在辅助治疗中取得一些成绩,支教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支修益教授:阿法替尼在中国上市以后,相关的研究数据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包括肺腺癌与鳞癌患者的临床获益数据,少见突变患者的临床获益等等。今年ASCO大会上,中国专家吴一龙教授公布了EGFR-TKI术后辅助治疗临床研究结果;这次日本WCLC上,天津市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牵头负责的厄洛替尼术后辅助治疗研究也报告了最新数据结果,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未来将结合肺癌分子分期、TNM分期和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将晚期NSCLC靶向治疗前移,推动辅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程,可大大减少辅助化疗带给患者的毒副作用,降低肺癌死亡率,延长术后五年生存率。

如何锁定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获益的人群?用什么研究方法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术后辅助靶向治疗需要多长时间?我相信中国患者有这样的治疗需求,中国的专家也有这样的研究实力。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上市后,在进一步验证临床疗效的过程中,我们也期待能早日启动辅助靶向治疗的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覆盖更多的早、中期NSCLC术后患者。期待阿法替尼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早开始,早出结果,为更多TNM分期较早的术后高危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获益以及低毒的治疗选择。

周彩存教授:我们祝愿这样辅助靶向治疗临床研究尽早开展,造福肺癌患者。EGFR突变阳性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经历了一代、二代、三代的演变,现在第四代药物也呼之欲出,部分正在进行临床探索。科技不断发展,新药越来越多,肺癌治疗手段也不断丰富,如何把这些好的药物用到合适的患者身上,还需要多学科紧密协作。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第十五届全国肺癌大会:熊建萍教授:精准靶向治疗新进展令人惊喜

2017年10月26-28日,第十五届全国肺癌大会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承办,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熊建萍教授,请她为大家谈谈承办体会及此次大会的亮点。

Thorax:肺癌、遗传易感性和吸烟:双胞胎研究

遗传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吸烟情况不一致的双胞胎分析证实了吸烟会导致肺癌。

治疗肺癌,到底什么样的免疫疗法有效?

现在要谈癌症治疗,必然离不开的话题就是免疫疗法。

SCI REP: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趋势和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关联

国家特异性HDI与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强相关性。

PLoS One: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在使用放射性标记的PSMA配体进行潜在治疗的背景下,这项研究的数据未来可用于识别能够从这种治疗中受益的患者。

J Natl Cancer Inst:中科院周光飚研究组发现肺癌精准治疗新标记

发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异常是癌症精准治疗的基础。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是一种重要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几乎所有的细胞中均有表达,可将细胞外的重要信号(如细胞生长、营养等)向细胞内传导,调控细胞的基本生物学功能。FAK在肺癌等肿瘤中表达增高并与病人预后负相关,抑制FAK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一定的抗癌活性。然而,目前缺乏指导FAK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生物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