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失败了 医生却收到感谢信

2016-08-23 佚名 搜狐网

: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病痛、衰老和死亡甚至生死两难在《人间世》里真实而残酷,但编导们感动的,却是普通人面对死亡所爆发出的情感和奉献。2015年11月,刚刚从成都来到华山医院才8天的焦俞,因患脑部肿瘤,走完了25岁的人生路。他的父母作出决定,捐献儿子全部能用的器官。焦俞的肝脏、肾脏、肺和角膜成功移植给6


71岁的上海老太太梁金兰,胸腺癌晚期,来时生存期评估是20天。除了坐在轮椅上,她看起来就是一位正常的奶奶。重度脑梗的老伴每天十几个小时在医院陪她,但还要她提醒吃药、照顾。



梁金兰和老伴在临终关怀医院的最后时光


曾经是一名放射科医生,梁金兰对自己病有更清楚的认识。临走之前,她想完成最后一个愿望,把老伴送到养老院去。


得知这个安排后,老伴最初很抵触,但还是听了梁金兰的话。住进养老院3天后。梁金兰走了。


最让董路翔感动的是,在梁金兰短短的遗书中,写的全是对最小帮助的感恩:(感谢)冬冬老公曾经帮助买菜,陪(我)老伴到医院,帮了很多忙;小陈送午饭给老伴……


2015年,这个舒缓疗护病区送走了145位病人。


要更好的生,也要更好的死。这是临终关怀的目标,也是很多人缺少的一课。


纪录片中,当死神最终来临,有人痛哭不舍,也有人选择双手合十。


心电图的滴滴声中、救护车鸣笛声中、家属的哭喊声中……编导们在医院长达两年的蹲点拍摄开始了。


“外科医生的手可以有多快呢?几个同事看这段视频时都以为快进了。”第一次走进手术室的编导秦博因没有经验不知闪躲,被动脉血液喷溅到脸上。


2014年冬天开始,上海广播电视台(SMG)4位编导带队8个拍摄小组在几家医院蹲点、拍摄,希望记录下前所未有的真实医院。


两年后,纪录片《人间世》播出,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医生:抢救失败的背影;在治疗方案和支付能力之间纠结的主任;拿掉车牌超速取回移植心脏的医生……


失败、死亡、焦躁和无奈,都被镜头纪录下来。豆瓣打分9.7分。医生群体反响最为强烈,评价同样是“真实”,也有人挑剔:“为什么受欢迎?是因为以前的太不真实了。”


《人间世》开拍前,22家医院开会,院长们曾对摄制组提出意想不到的要求:你们能不能表现一下,我们也会失败?


没把握时的医生最忘情


在医院蹲点长达一年多后,秦博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第一集《救命》里集中展现失败的案例。在他的观察中,往往最没有把握的时候,也是医生最拼、最忘情的时候。


努力数个小时之后,却不得不面对病人的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没有时间失望就要冷静地转向下一个病人————这时的医生最打动他。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闯这个禁区。在医院的支持下,最终,纪录片选择呈现了3个失败案例,另外2个人被救活了。


20分钟不间断按压后,32岁的朱剑峰心跳恢复,过了一个晚上,朱剑峰又突然停止心跳,医生紧急在病床边开刀,没救回来。


生命的脆弱也让秦博感慨。


24岁的年轻人邹磊只是因为多吃了海鲜就造成下消化道大出血,生命垂危。在老家医院救了3天,没有效果,救护车送到瑞金医院时,急诊室主任毛恩强决定收下他,最后一搏。


一番救治后,邹磊最终还是走了,连续工作24小时的医生车在前难掩失望,他刚救活了2个老年患者:“往往你付出感情最多的,可能是……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活过来,但是有时候你没得选择啊。”


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车在前未能挽救24岁邹磊的生命 一脸惋惜


同样没有选择的事也出现在后面的剧集中。


急诊室里,一个还没来得及问姓名的年轻人,从老家到上海,一直查不出病因,无奈出院。


在上海打拼的程序员周立军花掉积蓄为母亲做了叶克膜手术——用机器替心脏运转,让受损的心脏休息等待手术。叶克膜手术成功了,但术后母亲却出现并发症,最终没能活下来……


医生刘俊和周立军沟通他母亲的术后情况


表现医疗的不可为,是摄制组一开始就确定的主题之一。


2014年《人间世》项目启动之初,上海市卫计委专门召集22家医院的院长和摄制组开会讨论。


总导演周全感到意外的是,不少院长表示:“你们能不能表现一下医疗的边界啊?治疗也会失败,医生是人不是神?”


2015年中秋节,抢救无效的邹磊家属给车在前发来了这样一条短信:“临床有各种风险存在,现实也很残酷。现在他已入土为安,我们也会逐步调整过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祝愿您和ICU全体医护人员工作顺利,中秋快乐!”


抢救失败还能收到感谢信,车在前很感动:“对我们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已经很好很好了。”


不想当神


让秦博意想不到的是,《人间世》播出后,医生群体反响强烈,“真实”是他们的最高评价,编导们都曾忐忑,片中的医生形象能否被接受。


医生们反映:以前的宣传中,医生不是救死扶伤的神,就是负面新闻中的主角,他们很高兴被还原为普通人。而他们乐于在片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


有医生发朋友圈:“这才是真正的心肺复苏。电视上看的那些心肺复苏都是假的。”现实生活中,为了通过大剂量按压维持血压,力道之大,病人的肋骨都可能被按断。


片中,器官移植手术中,要在4小时之内从常州取心脏回到上海,医生为赶时间全程超速,怕被扣光分数,直接把车牌拿掉了。


为救24岁海鲜中毒的邹磊,血浆不够,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亲自打电话给血库请求:“再帮我4个单位可以吧?没办法了兄弟,24岁啊,24岁啊。”


身为急诊科负责人的毛恩强,还常常要在治疗方案和支付能力之间作出决断。


“老毛内心里面,有个小白人和小黑人,天天打架。小白人告诉他,这个病人没钱;小黑人告诉他,没钱就不看了吗?”片中车在前医生调侃了一句。


背后的故事是:摄制组拍到一个重症胰腺炎。儿子说一定要救妈妈,大不了把老家的房子卖掉。


毛恩强非常犹豫,很可能卖了房子,花了几十万病人还没救好。


最终,毛恩强给老人用了另外一种便宜的药物,更为保守,但对这家人来说,未必不是最好的方案。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编导秦博把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写进了纪录片的旁白。


同样真实的医生形象也出现其他编导的镜头下。


编导潘德祥拍中山医院院士葛均波做心脏导管手术,6个小时,不断推倒重来,这个顶级专家也犯愁:“哎呀,这个不行呀”,“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压力大时,他会下意识吹吹口哨。热爱金庸小说的他在微信中自称“东方不败”,因为东方不败是武功最高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6-08-24 1e0d99ddm02(暂无匿称)

    如果都是这样子,世界就不会有医闹出现。

    0

  2. 2016-08-24 刘煜

    学习了,知晓了,感受了。

    0

  3. 2016-08-24 136****0753赵

    值得学习

    0

  4. 2016-08-24 1dd8c52fm63(暂无匿称)

    好感动!

    0

相关资讯

新华社:《人间世》火爆网络的背后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如今,一部叫《人间世》的医疗纪录片因带我们直面了死亡而红遍网络,在豆瓣上也被刷到了逆天的9.7分。意外到来时医学的无力回天,临终关怀前的平静与挣扎,器官移植中的纠结和无奈,绝症来袭时的绝望和奋斗,都在十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近日,“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人间世》中涉及的医院和相关人员,听听他们怎么说。因摒弃“造神”套路被网民赞誉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

文汇报谈《人间世》的成功:用理性医媒互动引导良性医患关系

【核心观点】《人间世》的成功,除了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水准和出色工作外,也源自上海传媒界和医学界长期以来彼此理解、尊重、包容所换来的信任。媒体、医生、公众对医媒关系的建设都责无旁贷,因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受益者,不是哪一个方面,而是全社会。让我们用理性的医媒关系共同构建良性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媒关系需要媒体、医生、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我们眼里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