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AASLD基因1型丙肝治疗指南更新(附全文)

2011-10-20 MedSci MedSci原创

文献标题:An Update on Treatment of Genotype 1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2011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文献来源:Hepatology. 2011 Oct;54(4):1433-

文献标题:An Update on Treatment of Genotype 1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2011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文献来源:Hepatology. 2011 Oct;54(4):1433-44.
期刊影响因子10.885

       2011年10月份出版的《Hepatology》上全文刊发了美国肝病学会(AASLD)的2011版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南。

       该指南推荐了一些治疗方案如下:

对未经治疗患者(初治患者)

1. 基因1型的最佳疗法,慢性丙肝感染采用波普瑞韦或特拉匹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Class 1, Level A)治疗。

2. 未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时不应使用波普瑞韦和特拉匹韦治疗(Class 1, Level A)。

3. 波普瑞韦的推荐剂量是800mg,每天三次(每7-9小时一次)与食物同服,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用24-44周,治疗前先进行4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导入治疗(Class 1, Level A)。

4. 无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波普瑞韦,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前,先进行4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导入治疗,如果8周和24周检测不到丙型肝炎病毒 RNA水平,可考虑缩短治疗期为28周(4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导入期和24周的三联疗法)(Class 2a, Level B)。

5. 如果治疗12周时HCV RNA水平> 100 IU /ml或治疗24周时仍可检测到HCV RNA,则应停止所有的三种药物(波普瑞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Class 2a, Level B)。

6. 特拉匹韦的推荐剂量为750mg,与食物(非低脂饮食)同服,每日三次(每7-9小时一次),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联用12周,之后另进行12-36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Class 1, Level A)。

7. 无肝硬化患者进行特拉匹韦,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4周和12周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检测不到时应考虑缩短治疗期为24周(Class 2a, Level A)。

8. 采用boceprevir或者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应接受为期48周的治疗(Class 2b, Level B)。

9. 如果治疗4周或12周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 1,000 IU /ml,和/或治疗24周时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仍可检出,则应停止所有三种药物(telaprevir,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Class 2a, Level B)。

对经治患者导入期实用推荐方案:

10. 采用标准的干扰素α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或利巴韦林治疗后病毒学复发患者或部分应答者推荐boceprevir或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再治疗 (Class 1,Level A)。

11. 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的再治疗,可能被认为是无效应答者进行标准干扰素α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或体重为基础的利巴韦林(2B级,B级)治疗疗程前应用 。

12. 曾经治疗过的患者使用boceprevir或telaprevi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应答指导疗法,可用于复发者(Class 2a, Level B应用boceprevir; 2B级,Class 2b, Level C应用 telaprevir)认为,也可考虑用于部分应答者(Class 2b, Level B应用boceprevir; Class 3, Level C应用telaprevir),但无应答者不推荐采用此方案治疗(Class 3, Level C)。

13 boceprevir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再治患者,如果12周时持续检测到HCV RNA> 100 IU,则应退出所有治疗,因为出现抗病毒抗性的可能性极高(Class 1, Level B)。

14. telaprevir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再治疗的患者,如果4周或12周持续检测到HCV RNA> 1000 IU,应退出所有治疗,因为出现抗病毒抗性的可能性极高(Class 1, Level B)。

病毒抗性监测

15. 基于蛋白酶抑制剂疗法治疗慢性丙肝的贫血患者应减少利巴韦林剂量(Class2a, Level A)。

16.基于蛋白酶抑制剂疗法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HCV RNA水平,如果观察到病毒量突破(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最低值增量> 1 log),应停止蛋白酶抑制剂治疗(Class 1,Level A)。

17.未能出现病毒学应答,并出现病毒量突破的患者或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后复发患者不应该采用另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再治疗(Class 2a, Level C)。

IL28B检测在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中的作用

18. IL28B基因型是一个强大预治疗预测因子,可预测基因1型慢性丙肝感染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以及蛋白酶抑制剂三联疗法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当患者或供应商希望获取有关治疗应答的可能性或可能需要治疗的时间的其他信息时,可考虑检测该指标(Class 2a, Level B)。

全文下载An Update on Treatment of Genotype 1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2011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pdf

拓展阅读: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病毒性肝炎研究亮点荟萃

  2011年2月17日至20日,第21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年会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在本期我们邀请国内肝病领域的参会专家向读者介绍这次会议的热点内容及学者们报告的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本届APASL年会会场的气氛犹如曼谷的天气一样热烈,会议涉及肝病的多个研究领域,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癌及肝纤维化等,其

新方法推进丙肝疫苗研发

来源:医学论坛网   近日,法国学者Pierre Garrone等开发了一种基于逆转录病毒Gag制成假病毒样颗粒(VLPs)、专门诱导产生中和抗体(NAbs)的疫苗平台。他们称,这种可用大量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制成假VLP的平台,代表了病毒性疫苗开发的一种新方法。该研究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Sci Transl Med 3 August 2011 3:94ra71】。   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