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MIDA死亡风险评分:退行性二尖瓣返流早晚期死亡预后模型的建立和外部验证

2017-08-19 xiangting MedSci原创

MIDA评分可能是DMR管理的创新工具,能够将患者定位在连续的短长期死亡风险范围内。

在退行性二尖瓣返流(DMR)中,缺乏预测死亡的死亡率评分导致对患者风险的误判和不恰当决策。

二尖瓣返流国际数据库(MIDA)登记包括3666名患者(年龄66±14岁; 70%男性;随访7.8±5.0年),在三级医疗中心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纯性孤立DMR(欧洲/北/南美洲)。MIDA评分来自MIDA-Flail登记(2472例DMR患者和连枷状瓣叶推定队列),通过加权所有指南提供的预后指标,并在MIDA-BNP登记中进行外部验证(1194例DMR患者和连枷状瓣叶/脱垂验证队列)。MIDA得分范围从0到12,取决于累积的风险因素。在预测诊断后的总死亡率,MIDA评分在推定队列(c ?= 0.78)和验证队列(c?= 0.81)中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整个MIDA队列(n ?= 3666例)中,评分0,7-8和11-12的1年死亡率分别为治疗情况下0.4,17和48%,手术后1,7,14% (P<0.001)。评分0,7-8,11-1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治疗情况下98±1,57±4和21±10%,手术后99±1,82±2和57±9%P<0.001)。在包括所有指南提供的预后标志物和EuroScoreII模型中,MIDA评分提供了增加的预后信息(P≤0.002)。

MIDA评分可能是DMR管理的创新工具,能够将患者定位在连续的短长期死亡风险范围内。这种创新的预后指标可能为将来的临床试验提供一个具体框架,旨在比较针对同类风险患者的DMR治疗新技术。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CC 2014:哪些严重二尖瓣返流患者适宜早期手术治疗?

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14)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年龄≥50岁的严重二尖瓣返流(MR)但无症状的患者中,与保守治疗相比,早期手术与其心血管死亡和心脏事件长期减少显著相关。研究论文3月3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 Am Coll Cardiol)。 研究共纳入610例严重MR但无症状的序贯患者,前瞻性评估保留的左心室功能。接受早期手术和常规治疗的病例数分别为235例

JACC Cardiovasc Interv:新型ARTO系统治疗功能性二尖瓣返流安全有效

新型ARTO系统可改善二尖瓣返流(FMR),因此,本研究评估了新型ARTO系统对心力衰竭患者和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的治疗效果。 MAVERIC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化的研究。关键入选标准为患者均为收缩性心衰、NYHA心功能II~IV级、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等级大于2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等于4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在50 mm~75 mm之间。主要安全性终点是30天主要不良事件,有效性终点为二尖瓣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