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thnopharmacol:胆汁酸作为炎症性肠病的信号分子:对治疗策略的影响

2024-10-22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本文综述了胆汁酸及其受体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胆汁酸的IBD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探讨胆汁酸代谢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总结临床治疗IBD的药物,分析治疗IBD的作用机制。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尽管不断努力,但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功,还面临药物不良反应等局限性。大量研究发现IBD的发病机制与胆汁酸循环和代谢紊乱有关。以胆汁酸为靶点中药治疗炎症性肠病已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该文综述了胆汁酸及其受体在IBD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胆汁酸的IBD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探讨胆汁酸代谢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总结临床治疗IBD的药物,包括单一中药、传统中药方剂,分析治疗IBD的作用机制。

方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截至2024年1月的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胆汁酸”、“胆汁酸受体”、“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靶向药物”

结果:胆汁酸水平失衡可导致肠道炎症,而IBD可破坏微生物平衡,导致胆汁酸池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损害肠黏膜的愈合能力。胆汁酸对于保持肠道屏障功能完整、调节基因表达、管理代谢平衡以及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性质和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关注胆汁酸可能为IBD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IBD的临床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和一些潜在的中药(薏苡附子败酱散、白头翁汤等),为了保护肠黏膜屏障或减轻炎症,这些治疗主要通过控制胆汁酸代谢、肠道菌群、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来起作用,有助于缓解和改善与IBD相关的症状。

结论:IBD可引起肠道内稳态失衡和BA池改变,导致相关代谢酶、转运体和核受体水平的波动。因此,通过调节BA和胆汁酸关键信号分子的平衡,可以治疗IBD。中医药治疗IBD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应着眼于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推动创新中医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使靶向胆汁酸的中医药成为IBD的主流治疗方法。

原始出处:

Ma Y, Yang H, Wang X, Huang Y, Li Y, Pan G. Bile Acids as Signaling Molecul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Strategies. J Eth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8, 2024. doi:10.1016/j.jep.2024.118968

作者:紫菀款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UEGJ:三级医疗机构横断面影像学检查发现炎症性肠病狭窄、穿透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患病率

在接受横断面影像学检查的CD患者中,约40%有狭窄或瘘管性疾病的证据,7%的IBD患者有可检测到的肠外表现。这些结果凸显了疾病负担,以及针对这些疾病表型的特异性治疗的必要性。

AJG:用饮食治疗炎症性肠病

目前支持使用特定饮食治疗轻至中度活动期IBD成人患者的证据有限。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学和结局指标、严格的依从性评估并强调内镜评估结局指标的更大规模随机研究来验证针对IBD研究过的大多数饮食。

IBD:肌少症是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SMI测量的肌少症与老年IBD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术前影像学测量SMI有助于老年IBD患者行肠切除术的风险分层。

APT: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中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淋巴瘤风险

IBD患者患淋巴瘤的风险仅小幅增加,克罗恩病的风险略高于溃疡性结肠炎。在IBD中,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似乎没有差异。

APT:炎症性肠病、组织学活动性和骨折风险的全国性队列研究

IBD的组织学炎症可预测短期骨折风险小幅增加。降低疾病活动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IBD患者的骨折风险。

IBD:多吃鱼油可以预防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