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anotechnol:科学家成功在单粒子水平上捕获HIV

2014-07-24 何嫱 生物通

艾滋病毒(HIV)感染者携带着许多不同的艾滋病毒,所有的HIV都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中一些病毒相比于另一些更具传染力。尽管可引起广泛的传染,大约76%的HIV感染都是由单一的病毒所引起。 现在,科学家们证实通过非常特异性地量化HIV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质: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s),可以鉴别出罪魁祸首,即在许多的HIV中实际上是哪一种引起了感染。

艾滋病毒(HIV)感染者携带着许多不同的艾滋病毒,所有的HIV都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中一些病毒相比于另一些更具传染力。尽管可引起广泛的传染,大约76%的HIV感染都是由单一的病毒所引起。

现在,科学家们证实通过非常特异性地量化HIV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质: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s),可以鉴别出罪魁祸首,即在许多的HIV中实际上是哪一种引起了感染。

课题领头人、密歇根大学药学院的程伟(Wei Cheng,音译)副教授说,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能够在单粒子水平上捕获HIV,并以单分子分辨率对其进行测量。程伟的研究小组发现,在 HIV颗粒中赋予毒力的包膜糖蛋白数量不等。富含这种蛋白质的病毒颗粒相比于其他的病毒颗粒传染性更强。

程伟说:“HIV颗粒存在显著的分子差异,一些非常的危险及具有传染性,另一些则比较无害。HIV极其具有异质性。我们的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单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即便一种病毒颗粒与另一种只有一个分子的差异,我们的仪器也能检测得到。”

程伟说,现在科学家们能够测量出HIV颗粒的分子差异,或许可以开发出一些药物来靶向更具毒力的病毒株的一些分子特征。

程伟实验室开发并利用了一种新的光学技术来检测这些粒子。为了研究HIV颗粒,程伟研究小组改良了一种叫做光学镊子(optical tweezer)的现有工具。光学镊子是一种利用光子或光线来操控微小分子马达或纳米结构的技术。它能够固定结构,使得能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展开研究,因而不会破坏或扭曲结构。

程伟说,这一新的光学技术促成了他的实验室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单个HIV颗粒来感染个别细胞,确定病毒颗粒的毒力。这一技术也有潜力用于分选HIV及其他的致命性病毒。程伟说,他们希望最终能够了解哪些HIV病毒株包含有最有可能感染健康细胞的、最危险的病毒颗粒。

原始出处:

Pang Y1, Song H1, Kim JH1, Hou X2, Cheng W1.Optical trapping of individu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in culture fluid reveals heterogeneity with single-molecule resolution.Nat Nanotechnol. 2014 Jul 20. doi: 10.1038/nnano.2014.140.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何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全军肝病和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成立

近日,全军肝病和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在解放军第302医院成立,该实验室将加强科研攻关,着力解决我国肝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诊治的关键性难题,不断提高我国肝病和艾滋病的防治水平。 当前,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肝病,以及酒精、脂肪、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非感染性肝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我国医学界尚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全军肝病和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将紧紧依托全军唯一传染病医院

MH17遇难艾滋病研究团队名单

据俄新社7月18日报道,坠毁的MH17上受害者包括原本打算参与国际艾滋病会议的科学家和医生(含艾滋病活动家、研究者、卫生工作者及部分家属),其中不乏顶尖专家。目前遇难名单还未完全确定,科学家团队的名单持续更新中。         1、琼普·兰格     

新发现!澳两名HIV患者体内病毒在骨髓移植后消除

尽管如何治疗艾滋病是医学界一大难题,但相关研究也为治疗这种疾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希望。据澳大利亚《新快报》7月19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表示,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两名对HIV病毒呈阳性的男性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清除。据报道,两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男性在悉尼圣文特森医院(St Vincent's Hospital)接受治疗后,研究人员几乎不能在他们体内检测出HIV病毒。这个喜人的研究结果将在墨尔本举

PNAS: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清除感染细胞中的艾滋病病毒

美国坦普尔大学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把艾滋病病毒从培养的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 “这是朝着永久治愈艾滋病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参与研究的卡迈勒·哈利利教授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一项令人激动的发现,但不是说目前就能进入临床应用,它只是概念性地证明,我们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论文第一作者胡文辉副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说,当今的

AIDS 2014: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法新近进展(MODERN试验)

葛兰素史克(GSK)和辉瑞(Pfizer)合资公司ViiV Healthcare 7月22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20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公布了III期MODERN研究48周结果的分析数据,该项研究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初治(antiretroviral-naïve)HIV患者中开展,将maraviroc(MVC,马拉韦罗,商品名Celsentri/Selzentry,一种口服CCR5进入抑制剂)+达

Nature:澳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病例

两名澳大利亚的男性患者在接受干细胞治疗癌症后似乎清除了体内的HIV。尽管为了预防起见,患者仍然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但该研究的领导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Kirby 研究所所长David Cooper认为,单独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导致病毒降至如此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在7月18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一项新闻发布会上Cooper介绍了有关这些病例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