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 Gastroenterology: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间隔的影响

2020-09-1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是中国排名第三的常见癌症。另外,根据中国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局部晚期直肠癌最为常见。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是中国排名第三的常见癌症。另外,根据中国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局部晚期直肠癌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中国直肠癌发病率的增加和晚期直肠癌的比例越来越高,新辅助放化疗已逐渐成为中国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虽然新辅助放化疗已被证明可以减少晚期直肠癌一定程度的局部复发率,但总生存期(OS)没有显著改善。近年来,一些研究中心还开始探究通过检查术前放化疗后的手术时间间隔增加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和无病生存期(DFS)。因此,本项研究旨在调查新辅助治疗和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DFS和病理反应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国家癌症中心接受手术的总共231例晚期直肠癌并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纳入了本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新辅助治疗和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9 wk)139(60.2%)名患者,B组(> 9 wk)92(39.2%)名患者。DFS和病理反应被看做是主要终点。次要终点是术后并发症和括约肌保留情况。

 

结果显示:较长时间间隔组(> 9 wk)的总体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27.2%(n = 25),较短时间间隔组(≤9 wk) 的总体病理完全缓解率(n = 15)(P = 0.001) )。两组之间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A组为5%, B组为5.4%;P= 0.894)。113例(48.9%)患者进行了保留括约肌的手术程序,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A组为52.5%, B组为43.5%;P = 0.179)。pCR率是受时间间隔影响的独立因素(P = 0.009;优势比[OR] = 2.668; 95%CI:1.276-5.578)。Ka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较长的时间间隔(> 9 wk)是DFS的重要独立预后因素(P = 0.032; OR = 2.295; 95%CI:1.074-4.905),但时间间隔为不是整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

 

因此研究人员说道新辅助治疗后更长的手术时间间隔可能会提高pCR率和DFS,但对术后并发症和括约肌保留几乎没有影响。

 

 

Shi-Wen Mei. Et al. Impact of interval between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surgery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ut:高收入国家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生存率

在一些高收入国家中,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差异可能是由于一些国家的早期诊断、区域和远距离疾病的治疗差异以及诊断时年龄较大造成的。各国癌症登记实践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分期系统可能会影响比较。

2020 ASCO年会:短程放疗为晚期直肠癌患者带来新获益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全球肿瘤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肿瘤预防治疗及护理的相关临床数据都会在会上公布。

Hypertension:回顾性队列研究:普通的高血压药物可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复发和转移。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41~65岁的人群发病率较高。结直肠癌在初期的时候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发展的进程也相对较慢。一旦发展到了中晚期,就会对生

Am J Clin Oncol:Meth-ctDNA或是晚期直肠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来说,长期预防疾病的转移仍然是一个挑战,并且缺乏强有力的转移性进展的治疗前预后因素。我们推测,基于神经肽Y基因的低甲基化(meth-ctDNA)检测循环肿瘤特异性DNA(ctDNA)

“粑粑”隐藏健康大问题!4个症状提示肠癌驾到

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可以从他排泄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