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 :内镜胃癌筛查可显著减少亚洲患者胃癌特异性死亡率

2018-05-07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内镜胃癌筛查可显著减少亚洲患者胃癌特异性死亡率,但对于发病率无显著影响

目前内镜筛查胃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近日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考察了内镜筛查对胃癌发病和特异性死亡率的影响。

研究人员收集截止2018年3月8日,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关于非胃癌患者接受内镜筛查的相关研究数据,包括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参与者至少接受了1次内镜筛查,研究结论包含死亡率及胃癌发病率数据。

总计6个队列研究以及4个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本次荟萃分析,总计342013名参与者,全部来自亚洲地区。总体而言,内镜筛查可以降低40%的胃癌死亡风险(RR, 0.60; 95% CI, 0.49-0.73),但对于胃癌发病率无显著影响(RR, 1.14; 95% CI, 0.93-1.40)。亚组分析显示,相对于不接受筛查人群(RR, 0.58; 95% CI, 0.48-0.70)以及X射线筛查人群(RR, 0.33; 95% CI, 0.12-0.91),内镜筛查人群的胃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但内镜筛查不能显著降低患者预期死亡风险(RR, 0.67; 95% CI, 0.38-1.16)。

研究发现,内镜胃癌筛查可显著减少亚洲患者胃癌特异性死亡率,但对于发病率无显著影响。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河南研究:有这三个生活习惯者易患胃癌

饮食因素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表的研究,油炸食品是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Stem cells:PGD2/PTGDR2信号可抑制胃癌细胞进行自我更新,为控制胃癌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已知前列腺素D2(PGD2)对胃癌(GC)具有抗肿瘤作用已有十余年。但是,PGD2's对GC生长的控制机制尚未明确。癌症干细胞(CSCs)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侵袭性和治疗耐受性相关。近期研究人员发现PGD2与其受体(PTGDR2)之间的信号,在体外可抑制GC细胞的自我更新,在体内可抑制肿瘤增长转移。GC组织中PGD2合成酶(L-PTGDS)和PTGDR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邻近正常组织,并与患者预后相

Cell Death Dis: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胃癌转移新机制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沈立松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胃癌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明确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胃癌转移的影响,发现M2型巨噬细胞亚群通过外泌体传递ApoE蛋白分子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及转移过程。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Cell Death & Disease 杂志上。

胃癌晚期,不能手术“等死”?医生这样救了她

今天是42岁的赵春梅出院的日子,几个月前因查出胃癌而被宣告不治的她,在瑞金专家的精准方案下明显好转,此刻正高兴地指挥着丈夫老陈上下收拾回家的行囊。几年前,赵春梅(化名)发现自己饭后总是胃胀、反酸。慢慢的,她开始吃不下饭了,人暴瘦了10多斤。上腹严重的胀痛让一向自诩身强体壮的她扛不住了,去年十一在海门当地做了个胃镜。“胃黏膜增厚”,看到这五个字时,丈夫老陈的心上咯噔一声,意识到这或许不是个好兆

专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防控胃癌的一级措施

“我国是慢性胃病的大国,胃癌的发病率也在全球位居前列,这些疾病的发生都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密切关系。建议在胃癌高发地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采取积极的根除治疗,将有助减少胃癌发生。”在4月20日举办的“消化道疾病新进展论坛—2017UEGW新观念分享”会议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丁士刚教授表示,在疾病治疗层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今已得到更多医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Lancet Gastroen Hepatol:胃粘膜切除术与单纯网膜切除术治疗可切除性胃癌

研究认为胃粘膜切除术不能改善可切除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单纯网膜切除仍是可切除CT3-T4A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