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anotech:肿瘤免疫治疗重大突破,上海药物所李亚平等开发表观遗传调控纳米囊泡,改善肿瘤免疫治疗

2021-09-28 “生物世界”公众号 “生物世界”公众号

2021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课题组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 lymphocyte membrane-decorated epigen

免疫疗法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革命性进展,肿瘤内I型干扰素(IFN)的水平与包括结肠癌、黑色素瘤和三阴性乳腺癌等在内的多种肿瘤预后密切相关。虽然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注射重组人IFN提高其瘤内水平,但其肿瘤靶向性差、疗效低,易产生明显的全身免疫毒性。

而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以及表观遗传药物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肿瘤内IFN表达,但由于特异性差,效果也不理想,特别是瘤内IFN的上调会不可避免地诱导多种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促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进而产生免疫耐受。

因此,如何选择性提高瘤内IFN等免疫分子水平,并同时克服其诱导的免疫耐受,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2021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课题组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 lymphocyte membrane-decorated epigenetic nanoinducer of interferon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工程化T淋巴细胞膜修饰干扰素表观遗传纳米诱导剂改善肿瘤免疫治疗,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种“精准递送+智能释药一体化”的仿生纳米囊泡,揭示了该纳米递药系统的作用机理,取得了肿瘤特异性干扰素诱导并同时克服免疫耐受的重大突破。

针对上述临床重大需求,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张鹏程和李亚平团队首先通过基因工程化技术构建了高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T细胞,并获得该工程化细胞的细胞膜囊;随后又用其包裹负载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的白蛋白纳米粒;最后,他们以还原敏感穿膜肽M70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获得了表观遗传调控纳米囊泡(OPEN)。

图:A. PD1过表达CTLL-2细胞的构建和负载ORY-1001纳米囊泡(OPEN)的制备。B. OPEN被肿瘤细胞PDL1识别并入胞,上调IFN表达,增加肿瘤微环境内T细胞浸润并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化,同时阻断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C. OPEN特异性靶向肿瘤,显着上调瘤内IFN表达,促进抗原递呈,提高肿瘤中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并有效解除ORY-1001造成的免疫抑制。D. OPEN显着抑制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的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在静脉注射后,OPEN能特异性靶向肿瘤,高效诱导瘤内IFN分泌,上调肿瘤细胞PD-L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I)等的表达,并进一步促进OPEN摄取,产生自增强效应,将瘤中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增加了29倍,显着降低ORY-1001的免疫副作用,在动物模型上有效抑制三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或结肠癌的生长。

该研究开拓了“精准递送+智能释药一体化”技术调控表观遗传、克服免疫耐受、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为提高包括IFN在内的兼具抗癌活性和促进免疫逃逸的活性分子疗效以及降低其免疫副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药物所博士研究生翟艺慧和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博士研究生王金名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亚平和张鹏程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院士点评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认为,该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纳米药物递释系统(NDDS)运载表观遗传药物并与免疫疗法相结合,克服免疫耐受,提高了表观遗传调控的特异性和免疫疗法的效果,具有显着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成功解决了表观遗传药物具有的两面性难题,是采用NDDS提高癌症免疫疗法效果和安全性的一个里程碑式新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表示,该研究首次将表观遗传药物仿生纳米化并与免疫疗法相结合,实现了表观遗传药物的肿瘤靶向递送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效应,成功解决了表观遗传疗法的特异性差和效果具有两面性两大关键难题,是表观遗传疗法与免疫疗法有效结合治疗肿瘤的一个重大进展。

原始出处:

Zhai, Y., Wang, J., Lang, T. et al. T lymphocyte membrane-decorated epigenetic nanoinducer of interferon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 Nanotechnol.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1-00972-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Cell Biol:到底是促癌还是抑癌?PD-L1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为人类彻底攻克“万病之王”——癌症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免疫疗法之一,该疗法显着改变了目前癌症治疗。

BMJ:肿瘤治疗延迟与死亡风险研究

肿瘤治疗延迟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即使癌症治疗延迟4周,也与七种肿瘤的手术、全身治疗和放射治疗后死亡率增加有关

Science Advances :重大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孙进团队对阿霉素进行改造,对于肿瘤治疗有更好的益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广泛研究了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nano-DDS)用于癌症治疗。不幸的是,只有少数产品已成功地转化为临床应用。

医疗乱象再起?国家卫健委回应“肿瘤治疗黑幕”将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消息表示关注到“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有关网络信息后,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肿瘤治疗黑幕”当事医生陆巍首次正面回应各种指控,国家卫健委回应调查结果

今日(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对“北医三院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一事进行了回应。

Annual Reviews of Immunology:北京大学张泽民综述单细胞技术在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领域的进展和应用

肿瘤微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深入理解肿瘤微环境特别是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特征,对探究肿瘤发生发展和免疫疗法的关键调控分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