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surgery:扩散张量成像: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生物标志物?

2017-04-20 phylis MedSci原创

背景:需要一个能够更好地描述创伤性脑损伤(TBI)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进程,且作为临床研究的早期指标的生物标志物。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BI中研究较多,但是在aSAH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全脑DTI成像作为TBI和aSAH的生物标志物及早期指标的可行性。方法: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 = 20)或aSAH(N = 23)纳入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综合监测研究中,22例患者(

背景:需要一个能够更好地描述创伤性脑损伤(TBI)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进程,且作为临床研究的早期指标的生物标志物。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BI中研究较多,但是在aSAH中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全脑DTI成像作为TBI和aSAH的生物标志物及早期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 = 20)或aSAH(N = 23)纳入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综合监测研究中,22例患者(TBI,N = 12,aSAH ,N = 10)在创伤后约12天(中位数12天;间距范围,12-14天)获得DTI数据。行全脑DTI成像,且进行以下参数的量化:平均各向异性分数,平均弥散率,轨迹长度,和重建纤维轨迹的总数。比较TBI和aSAH患者的DTI参数,在6个时应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估TBI及aSAH相关的死亡率和功能预后。

结果:发现生还者和死亡者的FA值(P = 01),轨道的总数(P = 03),和平均轨道长度(P = 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表明,在TBI与aSAH患者中,各种DTI参数的结果之间存在一致性。

结论:在受伤后12天进行评估的DTI参数,与严重的TBI或aSAH患者6个月后的死亡率相关。TBI和aSAH患者存在相似的模式。这支持DTI作为临床研究的早期终点,并可用于预测晚期死亡。


原文出处:

Sener, Süleyman, Van Hecke, Wim MSc, 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 Possible Biomarker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Neurosurgery. December 201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phyli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urology:DTI可用于早期诊断卒中后视觉障碍

目的:研究者调查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白质完整性指数是否可用为卒中后视觉系统逆行跨突触变性(RTD)的早期标志物。方法:研究者进行一项前瞻性纵向分析,12例突触后视觉通路的脑卒中患者,12脑卒中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DTI生物标记指标的健康敏感性。研究者比较组间的差异(1)视神经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不对称),(2)视力障碍视野的检测,及(3)FA不对称和视野的评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