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通知

2012-04-20 陈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为做好基层医疗单位的临床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近日,卫生部印发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法指出,到2012年10月,将在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6个省(市)的40个项目县(市、区)筛查和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80万例。   项目管理办法将在北京市4个项目县区、山西6个项目县区、山东10个项目县

    为做好基层医疗单位的临床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近日,卫生部印发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法指出,到2012年10月,将在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6个省(市)的40个项目县(市、区)筛查和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80万例。

  项目管理办法将在北京市4个项目县区、山西6个项目县区、山东10个项目县区、河南8个项目县区、四川7个项目县区和陕西5个项目县区开展试点工作。筛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因素初筛、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等。

  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对初筛出的高危人群组织进一步筛查,完成筛查表的全部信息收集,并针对个体的高危因素,提出干预方案,依据各承担单位的职责分别组织实施。

  项目筛查对象依据8项危险因素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这8项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140/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或未知;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肥胖(BMI≥26 kg/m2);有卒中家族史。

工作流程图

作者:陈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樊东升:高Hcy血症患者卒中预防策略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对于脑卒中来说,高Hcy血症是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Hcy的代谢途径和相关基因影响的分析,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对高Hcy血症患者的卒中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   &nbs

华人卒中常见原因:颅内大动脉病变

       据新华网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率先证实了颅内大动脉病变是导致华人中风的最常见原因。29日,这个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香港中大医学院黄家星教授        

Stroke:停用他汀类药物影响颅内出血转归

       3月22日,《卒中》(Stroke)杂志在线发表的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显示:入院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颅内出血的转归没有关联;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使转归恶化,或可能仅仅是预后较差的一个潜在标志。   研究人员根据加拿大卒中协作网的登记数据,对2003~2008年连续登记的2466例颅内出血病人(平均年龄为71岁;53.6%为男性)进行了分析。

JACC:QTc延长者卒中危险升高

  REGARDS(卒中地理和种族差异原因)研究表明,校正后QT间期(QTc)延长与卒中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相关,其作用独立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因此需要研究QTc延长药物与卒中危险的关系。该研究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12; 59:1460-1467)。   研究者分析了来自REGARDS研究的274

Stroke: 卒中或TIA患者 服用叶酸是好是坏?

  澳大利亚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位随访3.4年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每日口服叶酸、维生素B6和B12对近期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癌症发生率或死亡率无显著影响;而事后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对于有卒中/TIA的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叶酸增加前者、减少后者癌症发生风险。文献4月3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    

卒中后并发症:早期防治 全局获益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杨亭亭 高旭光 高旭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神经内科近25年,主要研究方向:癫痫,脑血管病。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高旭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