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血栓摘除术的早期血压管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2021-11-15 Naomii MedSci原创
血管内血栓摘除术后24小时内平均收缩压水平升高与症状性颅内出血、早期神经恶化、3个月死亡率和3个月功能预后较差的几率增加独立相关。
尽管血管内血栓摘除术(EVT)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改善由颅内大血管闭塞(LVO)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程序性治疗方法,但大约一半的患者在血管内治疗结束后成功再通后死亡或永久残疾。
EVT后的血压(BP)管理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可修改的参数,以改善接受急性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的良好预后。目前指导接受EVT的LVO患者的BP管理的数据有限,对于EVT手术前、中、后的最佳血压目标没有明确的共识。尽管目前的指南建议在EVT期间和治疗后24小时内收缩压的≤阈值为180 mmHg,舒张压的阈值为105 mmHg,但它们也强调了缺乏随机试验来证实这一点。因此,这些血压参数是从静脉溶栓试验中采用的,在静脉溶栓试验中,成功再通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实时确认动脉再通是不适用的。此外,EVT后BP目标的实践在现实世界中变化很大。
在最近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成对荟萃分析中,患者的预后与EVT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比术前或围手术期的血压测量更密切。同样,在相应的时间间隔内,收缩压测量比舒张压水平的相关性更强。近日,有研究人员对已发表的观察性研究进行了个体患者数据荟萃分析(IPD-MA),以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合并大血管闭塞(LVO)患者血管内血栓摘除术(EVT)后血压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该一项研究纳入了年龄超过18岁的AIS患者,LVO患者接受了成功或失败的EVT治疗,并在EVT程序结束后提供了单个或平均24小时收缩血压值,则该研究符合条件。所有研究中的个体患者数据均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 共纳入7项已发表研究的5874名患者(平均年龄:69±14岁,50%为女性,入院时NIHSS中位数为16)。
- 在EVT结束后24小时内,平均每10 mmHg收缩压水平升高与更低的功能改善几率(未调整的普通OR=0.82,95%CI:0.80~0.85;调整后的普通OR=0.88,95%CI:0.84~0.93)、改良的排序量表评分≤2(未调整OR=0.82,95%CI:0.79~0.85;调整后OR=0.87,95%CI:0.82~0.93)以及较高的3个月全因死亡相对危险度相关 (未调整OR=1.18,95%CI:1.13~1.24;调整OR=1.15,95%CI:1.061.23)。
- 较高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水平也与早期神经恶化的可能性增加(未调整的OR=1.14,95%CI:1.071.21;调整后的OR=1.14,95%CI:1.03-1.24)以及出现颅内症状性出血的可能性增加相关。
EVT后24小时内平均收缩压水平升高与症状性颅内出血、早期神经恶化、3个月死亡率和3个月功能预后较差的几率增加独立相关。
文献来源:https://n.aan.80599.net/content/early/2021/11/12/WNL.0000000000013049
作者:Naomi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缺血性#
64
#患者预后#
73
#Neurol#
101
#缺血性卒#
66
#血压管理#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