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 儿童院外心脏骤停的低温治疗

2015-07-20 张森 译 MedSci原创

背景: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机械性运动停止,不能触摸到中心血管搏动,常伴有反应消失和呼吸暂停。在发生心脏骤停的儿童中,约7%是院外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所导致。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基础代谢,减轻兴奋性神经递质毒性作用,减轻线粒体损伤,减少钙离子内流,延缓神经元凋亡,所以低温治疗被推荐用于因院外心脏骤停而昏迷的成年人的治疗,而目前儿科还没有标准化的低温治疗方法。方法:我们在第38儿童医院针对院外心脏骤

背景: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机械性运动停止,不能触摸到中心血管搏动,常伴有反应消失和呼吸暂停。在发生心脏骤停的儿童中,约7%是院外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所导致。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基础代谢,减轻兴奋性神经递质毒性作用,减轻线粒体损伤,减少钙离子内流,延缓神经元凋亡,所以低温治疗被推荐用于因院外心脏骤停而昏迷的成年人的治疗,而目前儿科还没有标准化的低温治疗方法。

方法:我们在第38儿童医院针对院外心脏骤停后持续昏迷的儿童进行这项有两个目标干预温度的试验。在重建体内循环后6小时内,随机将年龄介于2天和18岁之间的患者分为低温治疗组(目标温度为33℃)和常温治疗组(目标温度为36.8℃)。心脏骤停12月后的生存率为该试验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采用第二版文兰适应行为量表(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法,由受测者的家长、老师或照料过受测者生活的人提供有关的信息,测验人员完成所有条目的评定。用于系统地评估一个人从出生到18岁的个体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分析,评分一般为70分以上(评分从20到160,分数越高功能越好),根据第二版文兰适应行为量表,在心脏骤停前评分至少70分的患者将列为评价对象。

结果:共有295位病人进行了随机分组。有260位患者的数据满足心脏骤停前使用第二版文兰适应行为量表评分至少70分,将这些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低温组与常温组的主要结果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所有数据可用于评价的患者中,第二版文兰适应行为量表评分从基线到12个月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且一年生存率相似。这两组间在感染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血产品的使用率和28天死亡率方面均具有相似性。



结论:针对院外心脏骤停的昏迷儿童,与常温治疗(目标温度为36.8℃)相比,低温治疗(目标温度为33℃)并没有使他们在一年功能恢复方面得到良好的受益;并且两组在心脏骤停12月后的生存率(主要疗效评价指标)间没有显著差异。

原始出处:

Moler FW, Silverstein FS, Holubkov R, Slomine BS,et al.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children.N Engl J Med. 2015 May 14;372(20):1898-908. doi: 10.1056/NEJMoa1411480. Epub 2015 Apr 25.

作者:张森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5-07-21 medcardio

    这个研究不支持低温治疗,看来低温治疗以后还得要,进一步观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