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生殖因素对绝经后中国人卒中及其亚型终生累积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3-03-31 Naomi MedSci原创

多种生殖因素与卒中有关。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发现,患者由于生殖因素而累积的雌激素暴露可能是更年期后卒中事件危险分层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多种生殖因素与卒中有关。关于生殖生命过程中生殖因素对卒中及其亚型的累积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女性中,人们知之甚少。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在绝经后中国人中,评估生殖因素导致的终生累积雌激素暴露与卒中及其病因亚型的关系。

从中国嘉道理生物库(CKB)研究中,选择了基线时(2004-2008年)无卒中史的绝经后女性。生殖因素引起的终生累积雌激素暴露使用三个综合指标进行评估: 生殖寿命(RLS) ,内源性雌激素暴露(EEE)和总雌激素暴露(TEE)。脑卒中及其亚型: 缺血性脑卒中(IS)、脑内出血(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在随访期间(2004-2015年)通过与疾病登记系统和医疗保险数据的联系。应用多变量调整的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估计 RLS,EEE 和 TEE 四分位数的卒卒中险的调整风险比(aHR)和95% 置信区间(CI)。

  • 共有122,939名年龄在40至79岁之间的绝经后参与者在基线时没有发生过卒中。
  • 在8.9年的中位随访期间,确定了15,139例新发卒中病例,包括12,853例 IS,2,580例 ICH 和269例 SAH 病例。
  • 与 RLS 的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最高四分位数(Q4)的总卒卒中险较低(aHR: 0.95,95% CI: 0.92-0.98) ,IS (aHR: 0.95,95% CI: 0.92-0.98)和 ICH (aHR: 0.87,95% CI: 0.81-0.94)。
  • EEE 和 TEE 均显示与随后的总卒中降低风险分级相关(Q4与 Q1的 aHR: EEE: 0.85,95% CI: 0.82-0.89; TEE: 0.87,95% CI: 0.84-0.90) ,IS(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的 aHR: EEE: 0.86,95% CI: 0.83-0.90; TEE: 0.86,95% CI: 0.83-0.89),和 ICH (EEE: 0.73,95% CI: 0.65-0.81; TEE: 0.83,95% CI: 0.76-0.91) ,所有这些关联的 P 趋势 < 0.001。

患者由于生殖因素而累积的雌激素暴露可能是更年期后卒中事件危险分层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文献来源:Hou L, Li S, Zhu S, et al. Lifetime Cumulative Effect of Reproductive Factors on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Postmenopausal Chine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Feb 1]. Neurology. 2023;10.1212/WNL.0000000000206863. doi:10.1212/WNL.0000000000206863

作者:Naom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3-04-01 1013100771

    有意思的研究

    0

相关资讯

Stroke:吸烟对卒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死亡率可以翻倍!

与从不吸烟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持续吸烟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

BMJ子刊:2005-2020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因卒中及其亚型导致的预期寿命损失情况

尽管年龄标准化的YLL率和由卒中引起的预期寿命损失有所下降,但卒中仍然是中国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快速急救处理?

正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干细胞疗法与针刺联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前瞻性综述

中风是全球导致严重残疾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已被开发用于治疗中风并降低脑损伤的死亡率和残疾率。针灸可以通过物理刺激激活内源性恢复,已被应用于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和康复。

Neuron: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殷善开团队揭示胆红素加重脑卒中损伤

本文发现在脑卒中动物模型中胆红素及其中间产物可直接激活TMPR2通道,引起神经元过度兴奋性,促进神经元死亡,加重梗死面积。

Neurology:基因型引导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皮质下梗死中的应用

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提供了 II 类证据,表明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相比,在成人急性轻微单个皮质下小梗死患者中降低了卒中复发的风险。

拓展阅读

JAN:脑卒中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轨迹模式及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中风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存在差异。护理人员者需要考虑这些不同类别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更个性化和优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长期照护需求。

突发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获得良好疗效

58 岁男性脑卒中病例,发病后经系列检查诊断与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介绍其病情演变、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恢复情况。

IJNS:衰弱对成年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研究强调了评估成年卒中出院患者基线衰弱的重要性,因为它与非选择性再入院、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卒中后残疾显著相关。

Stroke:高强度失语干预对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的疲劳程度的影响

强化治疗对患有慢性失语症的中风幸存者的疲劳程度很小,这表明疲劳并不是高强度治疗的障碍。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CTP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功能预后预测的新型影像学指标

基于平扫计算机断层摄影 (NCCT) 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CTA) 手动测量的几个派生指标,如血栓衰减增加和空隙率已被引入临床。

脑卒中二级预防新策略!炎症或为关键治疗靶点,有助于降低残余风险

炎症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脑小血管疾病(cSVD)和心房颤动(AF)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其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主要的残余风险,并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复发机制。

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暂未更新 ·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