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使用人工智能来减少抗凝治疗患者的不依从风险

2017-04-08 xing.T MedSci原创

一些使用智能手机经验很少的患者成功地使用了该技术,并表现出了依从性改善了50%,基于血浆药物浓度水平。对于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的患者,绝对改善率提高到了67%。实时监测有可能增加依从性,并且改变行为,特别是在直接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

近日,卒中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研究旨在评估移动设备上人工智能平台在测量和提高卒中患者抗凝治疗服药依从性上的使用情况。开始接受直接口服抗凝剂治疗,然而减量时需要进行监测,这给患者自我管理带来了压力。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无法发现的欠佳的依从性,是不可靠的依从性指标,会使患者卒中和出血的风险增加。

这是一项在新近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接受抗凝治疗的成年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平行组、为期12周的研究中(n=28)。患者被随机分为采用人工智能平台进行日常监测(干预)或没有日常监测(对照)。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直观地识别病人、药物和确认服用。依从性是通过两组的药丸数和血浆样品来测量的。

所有患者(n=28)的平均(SD)年龄为57岁(13.2岁),53.6%是女性。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平均(SD)累积依从性为90.5%(7.5%)。血浆药物浓度水平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依从性分别为100%(15/15)和50%(6/12)。

一些使用智能手机经验很少的患者成功地使用了该技术,并表现出了依从性改善了50%,基于血浆药物浓度水平。对于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的患者,绝对改善率提高到了67%。实时监测有可能增加依从性,并且改变行为,特别是在直接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

原始出处:

Daniel L. Labovitz,et al.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Reduce the Risk of Nonadherence in Patients 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Stroke. 2017.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16.016281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04-29 laoli

    谢谢分享,学习了!

    0

  2. 2017-04-12 往日如昨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3. 2017-04-11 jin321

    iPad的siri算吗

    0

  4. 2017-04-08 tanxingdoctor

    厉害,学习啦!

    0

  5. 2017-04-08 明天会更好!

    学习过了,很好值得分享!!

    0

相关资讯

中国首批使用Watson医生:AI有4大用途、2点不足

人工智能落地后,医生眼中的人工智能是怎样的?

人工智能,医生的对手还是帮手?

不管医生是否愿意接受,人工智能(AI) 已经强势闯入医疗界,比如,IBM“沃森”(认知计算平台)在某些疾病诊断领域的运用已显现出极大的优势。

人工智能走进重症监护室:可预测病人死亡,准确率达93%

基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各种设备所提供的实时数据,ICU似乎是人工智能工具的完美使用场景,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实时病情以及病情何时可能恶化。

IBM 沃森机器人要批量进入中国大医院了

在过去的这两年时间里,IBM 围绕医疗领域的布局投资已经超过了 40 亿美元;而收益同样是一组醒目的数字——根据 IBM 公布的 2016 年第四季度财报,沃森健康所在的新兴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已经从 2011 年的 15% 上升至 41%。但漂亮的业绩并不代表中国市场就会顺风顺水,像所有跨国公司经常说的,中国市场复杂而多层次。年初全球最大的医疗信息化盛会 HIMSS17 开幕三个月后,那个当时

《纽约客》深度长文:当人工智能遇上医生

说到悉达多•穆克吉博士,也许不少人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不少人都熟知他的两部作品《众病之王:癌症传》和《基因:亲密的历史》。前者让穆克吉博士拿到了非小说类普利策奖,而后者则被比尔·盖茨先生推荐为2016年最佳书籍。最近,穆克吉博士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刊发长文,以一名医生的独特视角,审视最近几年为医学带来冲击的人工智能。他在这篇长文中记录下的七段小故事,勾勒出了未来医生与人

Nature:重磅!AI深度学习干细胞,大数据预测疾病模型

对于干细胞生物学家来说,他们一直以来怀疑猜测两个遗传物质上克隆的干细胞是否完全相同。近日,这一生物学领域的惊人多样性现象在西雅图得以进一步确认——6000多张荧光标记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图片揭示了大量丰富的细胞生物学基础信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于干细胞生物学家来说,他们一直以来怀疑猜测两个遗传物质上克隆的干细胞是否完全相同。近日,这一生物学领域的惊人多样性现象在西雅图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