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Cancer:肿瘤患者应该得到更好的治疗

2014-11-03 MedSci MedSci原创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被称为补充替代医学)在肿瘤相关的科研以及诊疗实践中被广泛接受。支持者认为结合医学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现代诊疗手段与整体医学的有机整合而达到临床疗效的最优化。然而如果以基础科学结合严格的方法学检验来论证,大多数结合医学的治疗手段仅有少量甚至没有证据支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利弊如何权衡,结合医学的结果又会怎样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目前学术界对于结合医学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被称为补充替代医学)在肿瘤相关的科研以及诊疗实践中被广泛接受。支持者认为结合医学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现代诊疗手段与整体医学的有机整合而达到临床疗效的最优化。然而如果以基础科学结合严格的方法学检验来论证,大多数结合医学的治疗手段仅有少量甚至没有证据支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利弊如何权衡,结合医学的结果又会怎样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目前学术界对于结合医学或者补充替代医学的定义依然存在争议,问题在于如何界定主流医学与补充替代医学的范畴,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想象得这么直接。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被证实可以有效地减轻各种临床症状,目前并不作为针对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原因在于对很多补充替代疗法开展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其中大部分疗法所依据的理论难以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来阐释。由此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补充替代疗法的从业者所秉持的错误理念是自然的疗法就是更好的,他们认为草药以及简便的治疗方法与现代研制的药物疗效等同甚至更好。此外,对于许多替代医学疗法属于伪科学的质疑主要围绕在结合医学究竟是否有危害这一论点来展开。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在传统的肿瘤治疗中,生活方式干预、均衡饮食、锻炼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些有助于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很遗憾的是,目前很多结合医学治疗手段缺乏循证医学支持或者已被证明没有益处,肿瘤患者应该得到更好的治疗。

原始出处

Gorski DH.Integrative oncology: really the best of both worlds?Nat Rev Cancer. 2014 Sep 18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LoS ONE:植物种子能够治肿瘤?真的!

QIMR Berghofer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已经使用来自热带雨林植物的种子,产生一种实验性抗癌药物,并在临床前试验中成功治疗实体肿瘤。 研究小组发现,单次注射药物EBC-46能导致一系列人类肿瘤模型中的肿瘤迅速破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的Boyle博士说,临床前试验的结果显示该药物将在人类癌症患者中将非常有效。 研究人员表示:在黑色素瘤模型,以及头颈和结肠癌症模型中直接注射EBC-46,取得了

PNAS:天然溶瘤病毒M1能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

一种从海南岛的蚊子身上发现的病毒,“像长了眼睛一样”,能准确找到肿瘤组织并将其杀灭,且正常器官不受影响。谁能想到,令人类闻风丧胆的病毒,居然还有帮人体杀死癌细胞的功效。谁能想到,以为需要通过化疗、长期服药才能缓解的癌症,有可能不需要依赖上述手段就被攻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团队历经多年潜心研究,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一种天然病毒。科研人员使用细胞培养方法发现,该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死包括肝

化疗患者的QT间期监测

案例1:66岁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羟基脲继以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因步态不稳、晕眩、跌倒收入院做神经学和心脏评估。远程监测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阵发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患者用药史复杂,包括消化道药物(异丙嗪、奥坦西隆、泮托拉唑等)、精神类药物(利哌酮、羟基安定、反胺苯环醇)、雌激素、左旋甲状腺素、抗微生物药(莫西沙星、环丙

Cell:甲状腺癌基因组分析或可帮助寻找恶性肿瘤标记物

近日,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甲状腺癌进行研究鉴别出了恶性肿瘤的标记物,其或许可以帮助开发治疗癌症的个体化靶向疗法,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 文章中,研究者Thomas J. Giordano表示,对甲状腺癌基因组蓝图的理解将会进一步帮助其进行精确分类及改善分子诊断技术,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分离出那些需要进行积极治疗的病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增加了3倍,而且

NRCO:黄金十年,转化研究在肿瘤学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十年间,人们亲眼见证了转化癌症医学的飞速发展。自2004年本刊发表利用EGFR抑制剂gefi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来,针对特定癌症实施靶向治疗的理念深入人心。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的转化肿瘤学研究对象实现了从单分子、单类肿瘤到多分子、大群体患者高通量数据分析的转变(图1)。广泛应用的现代肿瘤组织采集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基因表达分析、DNA

肿瘤--心脏:摸索中前行

2000年,全球第一个探索性肿瘤-心脏单元在美国德州医学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ACC)成立。如今,它拥有11名专职心脏病医生、年门诊量约6000人(2013年数据)。本报记者采访了其创始人和主任、也是肿瘤-心脏病学奠基人之一叶(EdwardT.H.Yeh)教授。 当时(肿瘤-心脏学领域)知识体系是一片空白 Yeh教授坦言,初建时并没有肿瘤-心脏单元的概念,只是为满足临床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