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博弈让医生自律 试论英国全科医生激励机制

2017-04-14 佚名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整体不高,培养体系不全,难以承担起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英国全科医生制度的发展经验,探讨我国全科医生转型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构建。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再次成为医改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现行的卫生服务体系中,分级诊疗的核心在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根本在于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关键在于增强全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如何既能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又能防止逐利行为产生的道德风险,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整体不高,培养体系不全,难以承担起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建机制是医改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要让守护基层的全科医生具有努力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内在动力,只有通过健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既盘活存量资源,又促进增量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英国全科医生制度的发展经验,探讨我国全科医生转型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构建。

在我国,“看病难”实际是去大医院找大专家难,三级诊疗体系基本形同虚设,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门庭若市,而基层医疗机构和小医院门可罗雀;“看病难”实际是看对病需要花费的成本过高,现在不仅是病人到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连医生自己生病了都不一定找得准。这一方面是由于医学专业细化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我国的全科医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全科医生应该处于医学专业分工体系中更为重要的位置,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可以在诊断和治疗,或在健康决策和技术实施上进行分工合作,从而将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化到医疗服务分工体系中,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英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只是分工不同,前者拥有大规模的病人资源,而后者掌握着高精尖的操作技术。两者在收入上差距不大,全科医生的收入甚至会高于某些专科医生;而我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全科医生通常被认为是水平不高的低级医生,俗称“万金油”,在收入和地位上远不及专科医生。在老百姓过度迷信专家的情况下,全科医生作为“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很会”的初级保健提供者,显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更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变革需要。因此,全科医生亟需实现转型发展,其职能必须进行重新定位。

整合医学(HolisticIntegrativeMedicine)是近年来我国学者率先在国际上提出的一种全新认识论和方法观。它是从人体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有效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形成更加符合人体健康、更加适合疾病诊治的新的医学体系。它与全科医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全科医学是通识教育下的求和模式,而整合医学是网络效应下的求积模式。

然而,整合医学正好为全科医生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具备整体观念和整合素质的新型全科医生将不再是低级医生,更不是万能医生,而是对所辖社区服务人群的健康状况最为了解的专家,是帮助患者组织各种医疗生产要素,帮助患者整合各种医疗卫生资源的健康管理者和代理人。

新型全科医生的工作应该采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学、人文学等整合后的理论和观点,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基本、方便、经济有效且连续的综合性卫生保健服务,应该通过他们出色的临床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全方位责任式管理。新型全科医生将为整个医疗服务系统节省交易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在医患双方委托代理关系下,医生由于拥有信息优势容易发生道德风险现象,即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种道德风险在一次性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更为普遍,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重复交易可以促成更有效的契约,即博弈论中的“声誉模型”。

全科医生代理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医患关系通常是长期的并且可重复交易。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可信的惩罚就是居民的选择权和退出权。由于社区居民之间也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影响彼此的签约抉择,从而形成全科医生在一定范围内的声誉基础。

英国政府为了促进全科医生或社区医疗机构的竞争,允许民众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更换自己注册的全科医生。如果全科医生没有民众注册或流失注册,那么他获得的人头费自然减少。在居民有权自由选择签约医生的情况下,这种“用脚投票”、“钱跟人走”的机制使得全科医生必须努力提高竞争力,签约更多的注册民众,同时减少他们的患病。另外,长期的博弈关系也使得全科医生对所管辖社区居民的既往病史、社会背景、生活习惯和价值偏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不断增加的交易次数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促成医生自律。

重复博弈机制之所以在我国作用不明显,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全科医生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缺乏竞争。我国的全科医生多不是自由执业者,而属于单位人,他们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当地片区又多具有垄断性。老百姓很难自由行使选择权和退出权对其工作进行可信惩罚,最终只能义无反顾地涌进大医院门诊。因此,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自由执业、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才能让我国全科医生在与社区居民的重复博弈中真正赢得信誉。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7-04-15 virya

    感觉整合医学比全科更梦幻

    0

  2. 2017-04-14 三生有幸9135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地方为乡镇免费培养全科医生 条件诱人!

人才工作活力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近日山东省卫计委制定《山东省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从2017年起在省属高等院校,实施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办法》自2017年3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3月5日。其条件不可谓不诱人!

中国全科医生缺口30万,这局怎么破?

“中国医院一流的医疗设备要比英国好太多,但中国也有很多场景是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比如同一诊室里放两张诊桌,再比如一排病人坐在椅子上输液。”英国伯明翰大学的Edward Ng教授在《我的中国全科之行》报告中说道。这位听不太懂中文的老外,在夸赞了中国的美景与美食之后,诚恳地呼吁大家一起努力解决中国基层医疗的严峻问题。巨大缺口与重重困境援引国家卫计委基层司诸宏明司长提供的数据,中国基层全科医生现有数量

政策配套,全科医生服务才可推广

除了缺乏规范的服务内容和标准,补偿政策不明晰也是影响全科医生推进的重要原因。

两会多位代表:出台举措让基层医生落地生根

患者对基层医生的治疗方案不信任,成为目前基层医院流失患者的最大因素,而患者的流失也带动基层医生的严重流失。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出台新举措助力优秀基层医生“落地生根”,进而让病人重回家门口就医。

6名全科医生服务4.5万人 家庭医生离我们还有多远

提起家庭医生,很多人都感觉特别“高大上”,离生活有点远。

上海试点“家庭医生2.0版”:实施延伸处方 推进分级诊疗

上海正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增加家庭医生数量,力争使“家庭医生2.0版”尽快覆盖所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