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癌研究泰斗揭示癌症侵袭性的根源

2013-07-05 生物通 生物通

Robert A.Weinberg身上笼罩着一道道绚丽的光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他曾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癌基因Ras和第一个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医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在一项阐析某些乳腺癌侵袭性的新研究中,Weinberg教授领导Whitehead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证实了一个叫做ZEB1的转录因子可以将非侵

Robert A.Weinberg身上笼罩着一道道绚丽的光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他曾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癌基因Ras和第一个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医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在一项阐析某些乳腺癌侵袭性的新研究中,Weinberg教授领导Whitehead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证实了一个叫做ZEB1的转录因子可以将非侵袭性的基底型癌(basal-type cancer)细胞转化为高度恶性的、肿瘤形成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有趣的是,在临床预后要好得多的管腔乳腺癌(luminal breast cancer)细胞中,该基因似乎处于一种永久的关闭状态。

在发表于本周《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在基底非CSCs中ZEB1基因处于一种预备状态,因此它可以迅速地响应环境信号,由此驱使那些非CSCs转变为危险的CSC状态。基底型乳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根据2011年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基底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而其他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约是90%。“我们有可能找到了最终决定乳腺癌细胞命运——它未来是表现良性还是侵袭性行为的一个根源,”Weinberg教授说。

转录因子可以控制其他基因的表达,因此对于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就ZEB1来说,它在上皮间质转化(EMT),即上皮细胞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上皮细胞彼此紧贴,间质细胞可松散自由地在组织中四处移动。Weinberg实验室在以往的研究中证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成体癌细胞可以实现自我更新,并以高效率播种新肿瘤,这是CSCs是一个显著特点。

Weinberg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人员Christine Chaffer在早先的另一项研究中,证实癌细胞能够自发的转变为CSCs。现在Chaffer和Nemanja Marjanovic阐明了,EMT的一个关键作用因子ZEB1,是乳腺癌细胞发生这种转变至关重要的基因。

根据它们的分子谱,乳腺癌可分为至少5种不同的亚型。更广泛一点说,这些亚型又可以再细分为侵袭性较小的“管腔”亚型及更具侵袭性的“基底”亚型。这些侵袭性的基底型乳腺癌经常迁移,在身体的其他远端部位播种新的肿瘤。相比于罹患侵袭性较小的管腔型乳腺癌的患者,基底型乳腺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Chaffer和Marjanovic研究了来自管腔型乳腺癌和基底型乳腺癌的非CSCs,确定了来自基底型癌症的细胞能够相对容易地切换到CSC状态,与之不同的是管腔型乳腺癌细胞往往停留在非CSC状态。科学家们发现,在两种类型的癌症中ZEB1的效应差异是由于基因标记的方式所导致。在管腔乳腺癌细胞中,ZEB1基因上占满了导致其关闭的修饰标记。而在基底型乳腺癌细胞中,抑制和激活标记共同存在于基因上,ZEB1的状态比较含糊。当这些细胞接触到某些信号,如TGFß信号时,抑制标记被除去,ZEB1基因表达,由此将基底型的非CSCs转化为了CSCs。

那么这一新研究发现对于治疗基底型乳腺癌又具有什么意义呢?
Chaffer说:“我们知道了这些基底型乳腺癌细胞非常具有可塑性,我们需要将这一观点整合到治疗方案中。除了靶向癌症干细胞,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阻止非癌症干细胞不断地补充癌症干细胞池。例如,采用辅助疗法抑制这种细胞可塑性,有可能是控制癌症转移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Marjnaovic对Chaffer的说法表示赞同,但同时他也谨慎地指出,这一模型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癌症。

Marjanovic说:“这个例子表明了癌细胞的适应性是多么的强。我们还尚未确定ZEB1是否在所有的癌症类型中发挥相似的作用,而癌细胞将自身置于一种预备状态,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这一机制有可能被许多的癌症利用来提高了它们的侵袭性。”


Poised Chromatin at the ZEB1 Promoter Enables Breast Cancer Cell Plasticity and Enhances Tumorigenicity

作者:生物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 Stem Cell:老鼠植入人脑细胞后变聪明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把人脑细胞植入老鼠体内可使这些动物更快学习新事物。科学家表示,他们把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发现这些人体细胞影响动物大脑的通讯能力。他们说,这一发现可能对了解人脑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进化可能是众多造成人类发展中更高认知功能和使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关键事件的其中之一。这项新研究的负责人、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专家史

Cell:肝脏发育研究获进展

近日来自中国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EpCAM作为一种内胚层特异性Wnt去阻抑子,促使了肝脏发育,相关论文“EpCAM Is an Endoderm-Specific Wnt Derepressor that Licenses Hepatic Development”发表在3月11日的《细胞—发育》(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西南大学生

Cancer Cell:研究人员成功消灭肿瘤干细胞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对肿瘤干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可以使化疗药物更易发挥作用,杀死癌细胞。这一发现或促进开发出根治癌症的治疗方法。 肿瘤干细胞被认为在体内处于几乎不增殖的“休眠状态”。化疗药物虽能遏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对干细胞却难以发挥作用。即使化疗后肿瘤看起来已经消失,但只要残留少量干细胞,就会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 日本九州大学教授中山敬一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肿瘤干细胞中一种名为“Fbxw7”蛋白

Cell:癌症基因组沉思录

癌症基因组沉思录近日,哈佛麻省Broad研究院的著名遗传学家Eric S. Lander教授与另外一位学者完成了题为“Lessons from the Cancer Genome”的文章,介绍了癌症基因组的系统性研究进展,概况了在细胞信号传导,染色体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发现的新癌基因,并指出了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Lander 教授是Broad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导者之一

Cell:绘制癌细胞结构突变目录图谱

日前,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哈佛博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采用高覆盖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绘制了癌细胞结构突变的目录图谱,并解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指出,即使是在单个基因组中,细胞发生突变也是由多重机制决定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细胞》(Cell)杂志上。自从在癌基因和肿瘤抑癌基因中发现最早的频发突变(recurrent mutation)以来,人们已经明确癌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遗传疾

Cell:科学家模拟细胞的蛋白翻译过程

细胞内部的运作涉及到不计其数的单个分子,它们参与到重复循环的相互作用之中来维持生命。而蛋白质形成就是这种生命活动的基础。由于蛋白质的重要性,科学家们一直以来对于细胞生成蛋白质的机制都极其地感兴趣。蛋白质翻译对于所有的活细胞均极为重要。细胞借助于这一机制将遗传信息转变为能够真正为它做事的实体,使得细胞能够感知环境和生长。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与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一种计算机模型,阐明了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