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Neurol:2010-2023年全球针刺镇痛临床研究趋势—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24-04-27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总结针灸镇痛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

背景:疼痛是人体对有害刺激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药物疗法、心理疗法和安慰剂被用于临床疼痛管理,但研究表明,药物滥用的效果有限,而且可能导致可卡因和阿片类药物滥用。因此,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势在必行。

针灸是公认的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经常用于减轻疼痛。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了针灸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肩痛、腰痛和偏头痛,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它的使用广泛,但缺乏对针灸镇痛临床研究的总体文献计量分析。

该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

方法:对检索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0.01-2023.09)的有关针刺镇痛临床应用的学术出版物进行评价。所有关于人类的初级和二级研究都包括在内。为了跟踪全球发展趋势,使用了多个软件对年出版数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被引作者、期刊、被引期刊、参考文献、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绘制了协作网络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图

结果:最终检索包含7190项相关研究,包括1263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和1293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针灸镇痛在临床实践中的年度出版物数量逐渐增加。在国家和机构中,中国(2139人)和成都中医药大学(258人)排名第一。Liang FR(89篇)是最多产的作者,MacPherson H(604篇)是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MEDICINE(455)是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Pain(2473 /0.20)在被引频次和中心性上均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最常被引用的文献是Vickers Andrew J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个体患者数据的系统综述(156)。Burst分析确定了2010-2020年的前沿研究领域,包括网络荟萃分析、病例报告、干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癌症、疱疹后神经痛、失眠和文献计量分析

结论:该研究概述了近十年临床针刺镇痛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以改善研究成果和翻译的必要性

原始出处:

Li ZQ, Wang XF, Feng C, Fei YT, Liu JP. Global trends of acupuncture clinical research on analgesia from 2010 to 2023: a bibliometric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Front Neurol. 2024;15:1368988. Published 2024 Apr 11. doi:10.3389/fneur.2024.1368988

作者:紫菀款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MC Psychiatry: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一项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

探讨针灸(AC)在缓解脑卒中后抑郁(PSD)症状方面的作用,并评估AC与药物疗法和各种非药物疗法联合使用的有效性差异。

Heliyon:中医皮部疗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本文系统评价中医皮部疗法(TCMCRT)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World J Psychiatry:针刺背俞穴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失眠

假设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治疗失眠的潜在靶点,以此探讨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分子机制。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总结

颈椎病的临床特征因类型不同而表现迥异,但王老认为,不论是何种类型,其病位均在颈项,因而针灸选穴时应首重颈夹脊穴。至于选何夹脊穴,应根据X线等检查结果,以选取相应的椎节。

Front Psychiatry: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一个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方案

通过荟萃分析来评价穴位埋线疗法(ACE)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调节肠道菌群治疗 5 大系统疾病

针灸对机体的调节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而肠道菌群正是其调节机体多系统功能的中间环节之一,也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媒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