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乙肝病毒导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新进展

2018-04-01 佚名 中科大生科院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山东大学联合攻关的研究论文“Oncofetal gene SALL4 reactivation by hepatitis B virus counteracts miR-200c in PD-L1-induced T cell exhaustion”,该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耗竭的新机制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山东大学联合攻关的研究论文“Oncofetal gene SALL4 reactivation by hepatitis B virus counteracts miR-200c in PD-L1-induced T cell exhaustion”,该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耗竭的新机制。

慢性病感染和肿瘤微环境可以诱使机体抗病毒或抗肿瘤特异性T细胞衰竭,使其增殖能力和效应功能严重受损,致使机体免疫应答无法抵抗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T细胞共抑制受/配体被认为是慢性病毒感染和肿瘤中T细胞耗竭的关键调节因素,据此原理诞生了卡控点免疫疗法(Checkpoint Immunotherapy),成为201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榜首和美国2016年启动的“癌症登月计划(Cancer MoonShot)”的核心手段。然而,慢性病毒感染、肿瘤发生和介导T细胞耗竭的共抑制受/配体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课题组通过HBV+肝癌患者队列进行肝癌组织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发现肝癌细胞的锌指转录因子SALL4(一种肝脏胚胎蛋白)和T细胞共抑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均与miR-200c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通过大样本肝癌病人生存期回顾分析,发现低表达SALL4或PD-L1及高表达miR-200c的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以HBV+肝癌细胞为模型探讨其分子机制,发现miR-200c可直接靶向PD-L1的3'-UTR以控制其表达,过表达miR-200c能直接抑制HBV诱导的肝细胞PD-L1表达,证实miR-200c是PD-L1表达的阻遏因子;进一步发现HBV感染可以再激活正常成年肝脏不表达的癌胚蛋白SALL4,而SALL4可特异性负向调控miR-200c的转录,使miR-200c失去对PD-L1表达的阻遏作用,导致PD-L1高表达。应用HBV携带小鼠模型进一步确证,HBV可以导致小鼠肝细胞PD-L1高表达,并伴随抗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耗竭;抑制SALL4表达或增强miR-200c表达或用抗体阻断PD-L1均能明显削弱PD-L1介导的T细胞耗竭。课题组首次揭示了在HBV感染和肝癌发展期间存在调节PD-L1表达的HBV-pSTAT3-SALL4-miR-200c-PDL1分子轴,基于该分子轴的干预策略对于逆转病毒或肿瘤诱导的免疫细胞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为Checkpoint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课题组还揭示miR-200c和SALL4可能对HBV+肝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具有重要的分子病理学意义。


图. HBV感染通过HBV-pSTAT3-SALL4-miR-200c-PD-L1诱导T细胞耗竭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8-04-02 易水河

    学习学习.理论进步了

    0

相关资讯

PLoS Pathog:李文辉实验室发现POLK是乙肝病毒cccDNA形成所需的一个关键分子

慢性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的抗病毒治疗不能彻底治愈乙肝,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无法清除肝细胞核内稳定存在的乙肝病毒cccDNA。乙肝病毒cccDNA在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以微型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在乙肝病毒的生活史中,HBV rcDNA向cccDNA的转变是乙肝病毒建立持续性感染的必需步骤。然而,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乙肝病毒细胞感染模型,对于HBV cccDNA形成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分子

Hepatology:郭德银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致癌新机制

近期,武汉大学郭德银教授研究组乙肝病毒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HBV e antigen and its precursors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HCC by interacting with NUMB and decreasing p53 activity(《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前体蛋白通过结合NUMB和降低p53活性而促进肝癌发生》,武汉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第一作者

Sci Rep:PUF60能调控乙肝病毒RNA表达

近日,来自日本的研究者发现,名为PUF60的调控因子是HBV 3.5kb RNA转录和转录后步骤的通用调节剂,相关论文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2017年意大利共识指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BV再激活的筛查、监测、预防和预防性治疗的建议》摘译

HBV再激活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的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但关于这个问题的证据是有限的。本指南将提供该类患者的HBV筛查、监测、预防、治疗和疫苗接种的建议。综合意大利不同医学领域学会在同期刊物发表的关于血液病患者和接受HSCT患者HBV 感染的系统文献综述(至2016 年12 月31日)总结出该指南。

J HEPATOL:新加坡科学团队发现乙肝病毒的“弱点”,有望破解治愈乙肝的难题

在缺乏保护蛋白段塞和SOX 7的情况下,乙肝病毒感染在肝细胞中大量繁殖。来自新加坡免疫学网络的研究人员发现,肝脏是乙型肝炎(HBV)复制的主要部位,不仅是因为它含有帮助病毒增殖的物质,而且还因为身体的大多数其他组织都含有积极抑制HBV复制的蛋白质。

乙肝病毒是否存在父婴传播?

害怕把病毒传染给孩子而不敢生育,或者担心抗病毒药物对孩子有影响而擅自停止治疗,产生了很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患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