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Hematol Oncol:肺鳞癌新进展!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团队在肺鳞癌免疫和基因图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9-07-15 蒋涛 肿瘤资讯

肺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肺鳞癌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探索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与合理的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是肺鳞癌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近期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2018年影响因子:8.731;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医学类1区)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

肺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肺鳞癌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探索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与合理的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是肺鳞癌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近期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2018年影响因子:8.731;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医学类1区)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肺鳞癌免疫和基因图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周彩存主任医师、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CSCO 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委,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委,上海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委会主委,上海市领军人才、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教育委员会委员,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控烟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

肺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与肺腺癌不同的是,肺鳞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在过去几十年中进展非常缓慢,导致此类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近期,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革新了晚期肺鳞癌的一线、二线及后线治疗策略。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研究者发现PD-1/PD-L1抗体单药治疗未加选择的晚期肺鳞癌患者,有效率仅20%左右,探索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与合理的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系统描绘中国肺鳞癌患者的基因组和免疫组图谱特征,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近期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①揭示了中国肺鳞癌患者常见基因变异与免疫学特征的关系;②明确了基因组和免疫组图谱特征的预后价值;为中国晚期肺鳞癌精准免疫治疗策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1562982328263753.png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搜集189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肺鳞癌样本,进行深度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臻和科技公司研发的肿瘤突变负荷(TMB)算法,计算每个样本的TMB(高TMB定义为大于总体的75%分位数)。CD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PD-L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进行检测,阳性cutoff值均定义为≥5%。

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的合格样本中,8个高频突变基因被发现,包括TP53、KMT2C、NFE2L2、KEAP1、CDKN2A、PTEN、FBXW7 和PIK3CA,其中FGFR1和PIK3CA的扩增比率分别为19%和11%;除吸烟史外,基线特征资料与TMB表达无关;FGFR1、PIK3CA或SOX2 的扩增与更高的TMB相关;PD-L1和CD8+ T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3%和78.8%,NFE2L2 突变和PIK3CA 扩增与更高的PD-L1表达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TMB表达与PD-L1或CD8+ TIL阳性率均无相关性。TMB、CD8+ TIL和PD-L1表达单一指标均不能预测预后,但是TMB联合PD-L1或CD8+ TIL可以很好的预测预后。

利用PD-L1和CD8+ TIL表达水平将肺鳞癌的免疫微环境分成经典的四型(TME type Ⅰ-Ⅳ),结果发现:四种TME具有相似的TMB水平,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但其具有不同的基因变异特征,提示TME分型的背后原因可能是基因变异所致。这些数据为中国肺鳞癌患者的精准免疫治疗之路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武春燕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蒋涛博士、史金鹏硕士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曙光计划、上海市科委等课题的支持。
 

作者:蒋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Res:中国学者揭示靶向YAP是抑制肺鳞癌恶性进展的潜在新策略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研究组的论文“YAP suppresses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rogression via deregulation of the DNp63-GPX2 axis and ROS accumulation”。该研究通过药物筛选发现,临床上使用的抗心力

Transl Cancer Res:LncRNA NKILA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提示不良预后,可能为肺腺癌的诊疗提供新靶点!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熊维宁教授团队支持下,「lncRNA NKILA的表达与肺鳞癌及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基于TCGA数据库的分析」于2018年2月发表于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付博华为本文第一作者,陶玉为通讯作者。

安罗替尼抗癌故事——相信“相信的力量”

2018年第54届ASCO年会在美国芝加哥落下帷幕,会议上公布了很多重大研究突破,安罗替尼ALTER0303研究在三线及以后肺鳞癌患者中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对于至少接受过两种化疗方案的肺鳞癌患者,安罗替尼组相比安慰剂组PFS延长2.97个月,OS延长4.7个月。

病例分享:1例ALK重排肺鳞癌患者的治疗

患者男性,46岁,2016年3月31日因“咳嗽、咳痰1月”初诊我院。既往吸烟史20年,余无特殊。

Eur J Cancer:中国肺鳞癌II期研究登陆EJC,肺鳞癌治疗新选择

春节刚过,中国肿瘤学者的喜报频传,C-TONG 1002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卡铂(GC)对比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nab-PC)作为晚期鳞状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随机II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欧洲癌症杂志》在线发表。该文章通讯作者为广东肺癌研究所的吴一龙教授。

J Hematology & Oncology:肺鳞癌新进展!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团队在肺鳞癌免疫和基因图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肺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与肺腺癌不同的是,肺鳞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在过去几十年中进展非常缓慢,导致此类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近期,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革新了晚期肺鳞癌的一线、二线及后线治疗策略。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研究者发现PD-1/PD-L1抗体单药治疗未加选择的晚期肺鳞癌患者,有效率仅20%左右,探索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与合理的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是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