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细菌抗生素耐药研究取得进展

2017-02-15 佚名 科技部

细菌抗生素耐药已对现实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当听到细菌抗生素耐药时,大部分人会想到“刀枪不入”的超级细菌。实际上细菌通常拥有休眠能力,当遇到外部环境压力时会创建自身毒素(蛋白质)导致细菌休眠,压力解除后创建另一毒素(又称抗毒素)结束休眠状态。药物抗生素一般只对“活着”或正在裂变的细菌产生作用,而对以细菌微生物膜形式出现的休眠细菌无任何作用。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为此提供了全额资助进行研究。



细菌抗生素耐药已对现实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当听到细菌抗生素耐药时,大部分人会想到“刀枪不入”的超级细菌。实际上细菌通常拥有休眠能力,当遇到外部环境压力时会创建自身毒素(蛋白质)导致细菌休眠,压力解除后创建另一毒素(又称抗毒素)结束休眠状态。药物抗生素一般只对“活着”或正在裂变的细菌产生作用,而对以细菌微生物膜形式出现的休眠细菌无任何作用。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为此提供了全额资助进行研究。

由意大利结构生物学科研人员领导、欧盟多个成员国跨学科科技人员组成的欧洲BIO-NMR科研团队,通过对大肠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结构机理研究,发现细菌毒素抗毒素结构足够大到让氧通过,意味着毒素抗毒素系统对氧构成严重的依赖性。



换句话说,额外的氧气供应可以唤醒休眠细菌,促使其对药物抗生素保持敏感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需增加10%的额外氧气足以唤醒细菌微生物膜边缘的休眠细菌,从而促使微生物膜分解,失去抗生素耐药保护膜。科研团队的负责人称,深入理解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在分子或原则层面的结构生物学机理,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抗生素。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7-02-16 Dr.jerry

    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科学家警惕可抵抗所有抗生素的细菌感染

  一些克雷白氏杆菌属能抵抗26种不同抗生素。 图片来源:Dennis Kunkel Microscopy 抵抗几乎所有抗生素的不可治愈的细菌正在全世界扩散。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称,去年8月华盛顿州死亡的一名女性感染了可抵抗26种不同抗生素的克雷白氏杆菌。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总共有多少种抗生素耐药性感染,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教学医院的Mike Sharlan

2017疾病爆发领域前瞻:5种鲜为人知的疾病

新兴疾病(emerging disease)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新型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在地理范围和发病数量上回突然间增加,新兴疾病的发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人们才开始完成对一些此前未被鉴别疾病的认识,比如生殖器疱疹和AIDS,此后这些和疾病有关的词语才慢慢开始流行起来。

CELL:什么!细菌也可以抑制厌食症

疾病诱导的厌食症是在感染期间诱导的保守行为。近期,权威杂志CELL报道了肠道病原体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操纵肠脑轴抑制厌食。抑制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效应物,SlrP的炎症小体激活预防由IL-1β介导的通过迷走神经向下丘脑的信号传导引起的厌食。病原体介导的厌食症的抑制不是损害宿主防御,而是增加宿主的存活。SlrP介导的厌食的抑制防止野生型鼠伤寒沙门菌的侵袭和全身感染,减少毒力,同时增加向新宿主的传递,表明

PNAS:科学家成功解析诱发胃癌细菌的关键酶类结构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对诱发胃癌的细菌的关键酶类进行了解析;研究者指出,阐明酶类的结构以及幽门螺杆菌的代谢和生物学途径对于后期开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型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

Science子刊:细菌杀死癌症?

利用细菌对抗癌症?近日,来自于韩国的科学家们证实了可行性。他们选择了一种无害的沙门氏菌,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后确保细菌能够分泌一种关键蛋白。借助这一蛋白,细菌能够有效抑制癌症扩散,同时它们还会激活免疫系统,促使它们攻击癌细胞。

Science:想快速形成抗药性?细菌说“容我睡一觉”

近年来,“超级细菌”的事件多有报道。抗生素的未合理使用导致细菌抗药性问题越渐严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急需解决的医疗难题。某种程度上讲,抗菌素耐药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但是长期过度使用抗生素、缺乏高质量药物等因素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除了研发更有效的抗菌药物,科学家们还在试图弄清楚细菌抗药性形成的机制。2月9日,《Science》期刊发表文章揭示了细菌抗药性形成的关键机制。当接触多次、高致死量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