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称高剂量手机辐射可致大鼠心脏肿瘤

2018-02-05 周舟 林小春 新华社

美国一项新研究说,高剂量手机辐射可导致雄性大鼠心脏出现恶性肿瘤,但研究人员强调这些大鼠接受的辐射剂量远高于人们日常使用手机时所接触到的,因此相关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

美国一项新研究说,高剂量手机辐射可导致雄性大鼠心脏出现恶性肿瘤,但研究人员强调这些大鼠接受的辐射剂量远高于人们日常使用手机时所接触到的,因此相关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机构国家毒物管理局 1 月 2 日发布了相关报告。研究人员以 3000 只雄性及雌性大鼠和小鼠为实验对象,让它们每天接受总计超过 9 个小时不同强度的 2G 和 3G 信号辐射,时间长达两年之久。它们接触的最低辐射量就已相当于人们使用手机时所接受辐射的最高允许量,它们接触的最高辐射量则远高出手机对人体的日常辐射量。

结果显示,有 6% 的雄性大鼠出现了心脏神经鞘瘤,但雌性大鼠和所有小鼠均未发现病变。

国家毒物管理局的科学家约翰·布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研究中的辐射水平和持续时间远高于人们日常使用手机时所接触的强度,而且实验鼠接受了全身照射,因此该调查结果不能简单推广到人类身上,“但该研究发现的肿瘤与此前某些研究中手机频繁使用者长的肿瘤类似”。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设备与放射卫生中心主任杰弗里·苏瑞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在现有标准下,手机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011 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宣布手机为“可能的致癌物”,引起世人关注。但在此前后的多项研究都不支持这一看法。例如,对丹麦手机使用者的长期跟踪调查就认为手机不致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也声明,此前基于大量人口的观察研究数据显示,使用手机增加癌症风险的说法“证据有限”。

作者:周舟 林小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8-02-06 swfzhanggui

    非常好.谢谢分享

    0

  2. 2018-02-05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相关资讯

Nat Commun:有妙招! 新型光疗法靶向扩散性癌症

大多数致命的癌症都与转移扩散有关,需要采用化疗药物和放射治疗的全身治疗策略。通常,扩散性癌症晚期的患者会出现淋巴细胞数极低的现象,这时他们就不适合现有的全身治疗以及新兴的免疫疗法。最新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通过光激活化疗药物,可以治疗扩散性癌症。

高胆固醇饮食会使肿瘤形成快100倍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高胆固醇饮食可以使癌症肿瘤的生长速度提高一百倍,虽然这听起来很可怕,但是,这一发现反过来也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法,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这项研究开始是作为研究高胆固醇饮食与增加结肠癌风险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这种联系现在已经被证实,只是研究人员仍然不太了解其根本原因。根据研究小组的研究,干细胞可能是问题的关键。这些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几乎可以被转化为体内的任何一种细胞,而额外的

BMJ:慢性病与肿瘤发生及死亡风险增加

研究认为慢性病是被严重忽略的肿瘤风险因素,而体力活动可大大降低慢性病患者的肿瘤风险

[重复]Nature Commun:抗癌“隐形战斗机”

苏黎世大学生化系教授Andreas Plueckthun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成功构建了一种有效识别和感染肿瘤细胞的新病毒。

Nature Catalysis:利用磁力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癌症组织,有望治愈癌症患者

佐治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利用磁力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癌症组织,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显着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

Ann Oncol:肿瘤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研究领域重要进展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缪小平教授课题组在肿瘤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A polymorphic MYC response element in KBTBD11 influences colorectal cancer risk, especially in interaction with an MYC- regulated SNP rs6983267”发表在国际肿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