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恶性肿瘤“分子手术刀”

2015-10-28 王春儒等 科学网

  如何实现精准的肿瘤靶向治疗而不损伤正常组织一直是医学界追求的目标。最近,中科院化学所王春儒团队开发的基于金属富勒烯纳米颗粒的“分子手术刀”肿瘤治疗技术,在实现这一梦想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众所周知,实体肿瘤组织实际上是由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形成的一个完整微环境系统,不仅包含肿瘤细胞,内部还有丰富的肿瘤血管。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在结构上存在巨


 

如何实现精准的肿瘤靶向治疗而不损伤正常组织一直是医学界追求的目标。最近,中科院化学所王春儒团队开发的基于金属富勒烯纳米颗粒的“分子手术刀”肿瘤治疗技术,在实现这一梦想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众所周知,实体肿瘤组织实际上是由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形成的一个完整微环境系统,不仅包含肿瘤细胞,内部还有丰富的肿瘤血管。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在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异。一般来说,正常血管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够长成,是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的三层密实结构,而肿瘤血管只用4天即可形成,结构上为由内皮细胞构成的单层薄膜。而由于构成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间隙较大、结构不完整,导致肿瘤血管通常包含有大量纳米尺度的小孔,使小分子和一些纳米颗粒能够透孔而出。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利用肿瘤血管这种对小分子和纳米颗粒的高通透性来设计药物,通过控制药物颗粒合适的尺寸使其能够透过肿瘤血管进入瘤体,从而有效地提高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内的浓度。

王春儒团队研究发现,当纳米颗粒的尺度在合适的尺度下(例如50-200 nm),要经过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通过肿瘤血管的间隙,在这一过程中纳米颗粒被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所紧密包围,因此可以通过合适的设计而特异性地破坏肿瘤血管。首先,他们利用磁性金属富勒烯设计了尺度在150 nm左右的水溶性纳米颗粒,这种纳米颗粒的特性是能够通过吸收射频提高内能,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后由于内能升高发生相变,并伴随着体积剧烈膨胀50%左右。然后他们将金属富勒烯纳米颗粒静脉注入到小鼠体内,数分钟后这些纳米颗粒抵达肿瘤位置并长时间卡在血管壁上。这时他们再对小鼠施加射频“引爆”这些纳米颗粒。研究结果发现,这些镶嵌在肿瘤血管壁上的金属富勒烯纳米颗粒“爆炸”时有效地破坏了肿瘤血管,而后迅速阻断对于肿瘤的营养供应,几个小时内就可完全“饿死”肿瘤细胞。

因为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连接在肿瘤血管上,而正常细胞只连接在正常血管上,因此这种方法能够异常精准地杀灭肿瘤而对正常生物组织和器官无害,可称之为针对实体肿瘤的“分子手术刀”。实验发现,整个治疗过程快速、高效、低毒,而且对于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治疗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内和国际专利,正在进行临床前实验。相关研究成果最近在线发表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中国科学:材料科学》上。

原文链接: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843-015-0089-3, 

http://mater.scichina.com/EN/abstract/abstract509997.shtml)


作者:王春儒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6-07-19 doctorJiangchao

    继续关注和学习

    0

  2. 2016-07-19 doctorJiangchao

    赞一个

    0

  3. 2016-07-19 doctorJiangchao

    太牛了

    0

  4. 2016-01-19 没法修改啊

    目前怎样

    0

  5. 2015-10-28 sanshengshi

    0

相关资讯

专家:姑息治疗帮助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10月19日到23日是中国镇痛周,在癌症治疗领域,帮助肿瘤患者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姑息治疗实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主任刘巍表示,肿瘤的姑息治疗强调重视全程管理和控制。WHO在肿瘤工作的综合规划中确定了肿瘤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治疗和姑息治疗四项重点,姑息治疗已成为“肿瘤立体综合诊疗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处于疾病各期的患者,都有重要意义。 早期肿瘤可以选择姑息治疗

Int J Epidemiol:男女吸烟相关肿瘤风险几乎没差异

过去的美国女性开始吸烟的年龄通常迟于男性,并且吸烟相关癌症风险也低于男性。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生队列研究提示女性和男性吸烟史越来越接近,并且出现了肿瘤高危险年龄段人群。这些变化对肿瘤的发生情况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探究过。研究者对该问题进行了一项研究,共纳入了186 057名女性和266 074 名男性,在1995年纳入研究时参与者年龄在50-71之间,对其随访11年。该队列的参与者出生于1924

Circulation:放疗治疗儿童肿瘤会大大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对于儿童期诊断的癌症的治疗,其主要的副作用之一便是对心脏的损害,很容易出现心脏相关疾病(CD),不过目前关于儿童期心脏辐射量(HRD)和CD风险之间的关系仍是未知的。因此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随访了儿童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探究两者间关系。该队列纳入了3162名儿童期癌症5年生存患者。收集了相关化疗信息,评估HRD情况。研究过程中,在234名患者中共发生率346例CDs,其中156例CD平级≥3级

Circulation:过去50年心脏恶性肿瘤调查——长达40年的研究

研究者对超过500名患者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调查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PMCTs)的发病率、组织病理学、人口统计学和生存率等资料。该研究纳入了在1973-2011年诊断为PMCTs的患者,研究者描述了该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和发病率,同时将其与类似病理学改变但是心脏以外病变的患者进行比较其特征和生存率。该研究共纳入7,384,580名患者,其中551 (0.008%)名为PMCTs。该疾病的整体发生

Lancet Oncol:日本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辐射并不会影响后代健康?!

辐射对人类遗传效应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目前没有。也没有对怀孕前就暴露于大量辐射人群的后代进行中年期死亡情况的调查。研究者的一项长达62年的随访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当年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幸存儿童的死亡率。该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了75 327名出生于1946-1984年年间的单胎活产儿童,包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区域,以及非暴露人群作为对照组,随访至2009年12月31日。因原子弹爆照导致父母性腺辐射暴

Ann Intern Med:HIV患者的肿瘤发生情况统计

癌症在HIV患者中发生率越来越高。研究者在1996-2009年间,对北美艾滋患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调查HIV患者累积癌症发生率。该研究纳入了86 620名HIV患者和196 987名非艾滋成年人。研究者们探究了对象在75岁时不同癌症类型的累积发生率,以及发生率趋势。研究数据显示,对于HIV人群和非HIV人群,其癌症累积发生率如下:kaposi肉瘤 4.4% vs 0.01%、非霍奇金淋巴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