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ritis Rheumatol:痛风和血清尿酸与心血管结局的关联

2019-06-27 xiangting MedSci原创

伴和不伴痛风的患者ACS后的存活率相近。痛风患者因心衰再入院的风险高,并且住院时间长。

这项研究旨在确定痛风和血清尿酸(SU)是否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升高、任何心血管事件或心衰的首次再入院时间相关。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被纳入冠脉疾病队列研究。从指数住院期间收集临床数据,并在出院后收集临床、超声心动图和生化数据。通过自我报告或使用降尿酸治疗或秋水仙碱,并且病历有痛风证据来定义痛风。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率、因心脏缺血事件或心衰再入院的时间。

1514名参与者的数据可用。随访期间,53/160名(33.1%)痛风患者,298/1354名(22.1%)非痛风患者死亡。在调整了已知与死亡率相关的其他因素之后,没有痛风特异性的死亡风险升高(调整后的HR为0.98(95%CI 0.69-1.38))。与非痛风患者相比,痛风患者心衰的再入院时间明显更短(调整后HR 1.46(95%CI 1.02-1.97))。无论是否有痛风,随着SU升高,死亡风险和因心血管事件或心衰再入院的风险均升高。

伴和不伴痛风的患者ACS后的存活率相近。痛风患者因心衰再入院的风险高,并且住院时间长。这些事件的风险与SU并行升高。

原始出处:

Lisa K Stamp. Associations of gout and baseline serum urate with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alysis of the Coronary Disease Cohort Study. Arthritis Rheumatol. 04 June 201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rthritis Rheumatol:别嘌呤醇剂量增加对痛风骨侵蚀和尿酸盐体积的影响

这项研究目的是探讨痛风患者中,为了达到血清尿酸盐目标的别嘌呤醇剂量增加是否会影响通过DECT测量的骨侵蚀或尿酸单钠(MSU)晶体沉积。研究人员对一个为期两年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成像研究,该试验在使用别嘌呤醇且SU≥0.36mmol/L的痛风患者中,比较了别嘌呤醇剂量直接增至血清尿酸盐(SU)目标vs.常规剂量1年,随后剂量增至目标(对照)。在基线、1年和2年随诊时获取足部DECT扫描和X光片(XR

痛风急性发作时的药物治疗

痛风是尿酸盐晶体沉积所致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绝大多数痛风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夏天吹空调、冬天保暖差、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是诱发痛风发作的常见因素。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是常用药物。这三类药物之间有何区别,临床应如何选择?

治疗痛风发作要不要用激素?什么情况下使用?副作用如何?

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有三类药物可以选择: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解热止痛药)和激素。其中,前两类是一线药物,应该首选。

痛风急性期,药怎么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血尿酸升高除可引起痛风之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所以了解痛风,并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Arthritis Rheumatol:痛风中的病因特异性死亡率

痛风患者中一些非CV病因的死亡率升高,这突出了改善合并症治疗的需要。

尿酸从600降到200多,为啥还会痛风?别担心,这恰恰是好转的信号

痛风是否发生以及发作频率的高低与尿酸水平直接相关。 但为什么有的人,尿酸值常年高达600~700,却没有任何痛风症状?而有的人尿酸值已经降到了200多,还是有痛风发作?